1. 兴趣空间首页
  2. 兴趣频道

长短距离游泳的技术

不同游泳距离所采用的游泳技术或者说游泳策略是不同的,正如长跑与短跑能力需要接受不同的专业训练,实质上,不同训练方法只是为了让运动员的身体对某一目标产生更好的适应,或者说“偏重”或是“擅长”,换句话说,马拉松游泳选手当然可以短距离游泳,但要取得好成绩不太容易,反之也是如此。那么,原因是什么呢?根本在于运动员的肌肉纤维的不同,更专业地讲,经常进行长距离与经常进行短距离运动的肌肉在有氧运动能力、无氧运动能力和乳酸堆积三个主要方面是有差别的。虽然要达到长短“通吃”很困难,但并非不可能,个别技术全面,又有丰富经验和策略选择的运动员,在长短距离游泳上兼有很好的成绩。对于一般的游泳爱好者来说,基本上不需要考虑距离对于游泳技术与策略选择的影响,只需要单纯地控制好游泳节奏,维持划率就可以了。

1、核心部位主导游泳的意义

那些游泳轻松又走水的泳者,往往有这样的经验,四肢发力与核心部位发力的明显不同,当四肢发力占主导地位时,游得很累,效率较低,当核心部位发力处于主导地位时,会游的又轻松又走水。什么是发力主导地位?主导意思是首先启动,身体刚直是前提,在这个前提下再四肢发力,游起来就轻松很多,反之,四肢使蛮劲维持身体平衡,忘记维持身体平衡本是核心部位的“拿手活”,结果就游得很累人。任何时候,让身体核心部位首先发力,起码有这个意识,四肢动作发力才有了坚实的依靠。

2、肩驱与髋驱其实是一回事

如果观察50米游泳选手和1500米游泳选手的游进过程,可以看出两者游泳节奏完全不同,一个是在与水阻搏斗,拼劲前冲,一个是在尽量减少水阻,多利用水的浮力,高效游进。站在体能与走水效率的角度看,后者效率更高;站在竞技速度效率的角度看,两者都在都达到了最高的效率。将镜头拉近一些,短距离游泳时髋转的幅度很小,而双臂抡得飞快,长距离游泳时髋转的幅度较大,而双臂要抡得慢一些。就表象来看,前者被称为“肩驱”,后者被称为“髋驱”,但若以两种“不同驱动风格“体验一下游泳时身体感受的不同,可以明显感受到核心部位力量运用的变化,这才是问题的根本,而非表面上的“驱动风格”。短距离游泳时划水节奏很快,肩膀甩动起来,要求核心部位第一要务是维持身体稳定,稳髋成为必须,而长距离游泳时,核心部位第一要务是将下半身推进力传递到上半身,与上半身划水配合得当,从而产生更大的推进力,此时臀大肌成为下肢力量的重要伙伴,如同背阔肌是上肢力量的最佳辅助是一个道理。

3、髋转与重力转移的关系

重力转移是轻松高效长距离游泳的关键技巧,如果将身体分为左右两部分,将身体重力当作体力的一个高密度球体,这个球体随着身体左右轮替侧转而转移,此时,这个球体在滚动时可以产生一定的推进力,这即是身体侧转对于提升推进力的原因所在。与此同时,由于身体侧转总是不断发生的,将这个球体完全转移并不是好主意,重力转移到某一侧后,应立即向另一侧转移,而不是停靠下来,产生静止惯性。不能小看这个静止惯性,这正是很多以全浸游泳练习体系学习自由泳的人很难提升游泳速度的原因,而这种静止惯性,比过度滑行更加难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