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泳走水效果的判断

没有哪种泳姿比自由泳更讲究心态的平和淡静了,越是游进时不急不躁,越是游得舒心享受,特别是长时间游自由泳,那种悠闲的享受几乎和坐在躺椅上品茶差不多,这正是全浸式游泳理念主要是以自由泳为基础的原因所在。
随着自由泳技术的熟练,对水感的体验会越来越敏感,然而,有一些动作会给人造成“相当走水”的错觉。自由泳的每一次划水,每一次打腿,身体在水中穿过的感觉很美妙,但是,如何判定走水效果如何呢?
1、游进快速时保持关注点在身型上
当自由泳游进技术较为熟练时,会有肩膀头破开水花前进的效果,尤其是在划水的时候,肩膀和头部将前方的水一分为二的时候,会明显感觉到“走水”。这时,应将重点放在身体是否有良好的刚体和是否有微微塌腰上,而不是满足于肩膀破水的感觉。
2、小心“起飞”动作
全浸式自由泳提倡前伸手臂处于水中较低的位置,以帮助腿部上浮,在熟练后,前伸手臂可以试着不断提升在水中的位置,只要不会导致腿部下沉就可以。前伸手臂笔直的指向正前方,有利于达到最好的减少水阻的效果,但应注意小心前伸手臂在进一步前伸时,手臂微微向上抬的倾向,以这种姿态游进时,由于手臂会遇到更多的水阻,会产生身体“起飞”的感觉,常常会误以为有良好的走水效果。
3、游进时主要靠平稳
正如技术娴熟的老司机开车大体是以匀速前进一样,技术教练的自由泳选手在游进时大多会保持稳定的速度,忽快忽慢的泳者往往会消耗更多的氧气和体力。“平稳”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在自由泳游进时应避免身体上下起浮。一些泳者在划水时上半身的位置或是身体整体在水中的位置会上升,当划水完成时,上半身的位置会下沉或是身体整体在水中的位置会下降一些。形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有三点:一是前伸手臂指向不稳定,上下浮动;二是划水时力量分布不平衡,初期划水劲过大,到后期推水无力;三是划水时手掌方向稍微有向下压水的倾向。
总之,自由泳游进应讲求身体平,推水直,打水软,特别是后期打水时两腿打水的幅度应低于臀部高度,不能产生额外的对水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