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兴趣空间首页
  2. 兴趣频道

自由泳策略的选择

自由泳教程很多,网络上的游泳视频教程更是种类繁多,对于自由泳学习者来说是好事,也是坏事。选择的多样化当然是好事,但若不明白选择的依据,无法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那么选择本身会让人头疼,一旦选择不对,好事可能成为坏事。

无论什么样的游泳教程,都会有与之相应的基础练习,两者是相互配套的练习体系,这些练习体系的背后都有相应的游泳教学理论支撑。作为初学者来说,一旦选定了某种练习体系,就应当坚持按部就班的完成练习,而不是在不同的练习体系中来回跳转。

不少自觉游泳的人在遇到疑问时,会在网上搜索相应的解答,这当然不错,但要明白一点,这些知识是碎片化的。如果没有成体系的游泳理论基础,仅凭游泳动作技巧和不同游泳理念的片段经验,作为自学游泳的指导,可能会让自学过程变得更加困难和迷茫。

1、为什么同是自由泳教程,动作要领却完全不同?

游泳的分类方法很多,最为常见的分类方法是以游泳距离和达成目标来划分。按游泳距离,分为50米、100米、200米和1500米;按照达到目标,分为常规比赛和马拉松比赛。

简单来说,短距离拼劲冲刺、中距离讲求策略、长距离主打高效。不同距离、目标下相应地会有不同的游泳动作节奏和游泳模式。与之相对应的动作要领可能会由于发力原则、发力时机、动作配合节奏的不同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

2、交叉模式分析

一般来说,提高游泳速度就两招,要么减少阻力,要么提高推力。站在交叉模式的角度来看,减少阻力主要是省力高效,常见的做法就是前导手,即游进过程中,始终有一条手臂保持笔直前伸姿态。提高推力主要是保证推力持续不中断,而且推力的力量大小尽量维持稳定输出。即在游进的过程中,始终有一条手臂保持在推水过程中。

显然,前交叉、前中交叉模式主要是为了保证有一只前导手。中交叉、中后交叉则是为了保证有一只推水手。

下肢动作必然要与上肢动作协调,相应地,前交叉、交中交叉时多采用二次腿,中交叉、中后交叉则多采用四次腿和六次腿。

3、游泳策略的选择

游泳策略主要取决于游泳距离与泳者的体能及个体力量衰减特性。

具体来说,50米距离内不用考虑保存体力,拼劲打腿,全力划水,在最短时间内将体力转化输出成功力;100米距离内就相应地要考虑换气,不能太过拼力,要为后程留有冲刺余地;200米距离下则要讲究策略,根据泳者个体体能衰减程度来划分出哪一段开始发挥几成力量,哪段开始冲刺等策略;1500米距离下则更加注重大部分时间上的高效游进,为最后100米的冲刺留下发挥空间。

可以这样理解,距离越短,动作节奏越快,越不考虑省力,越少滑行,反之,则越以追求动作效率,提升体能运用效果为重点,会更多地滑行。前交叉、前中交叉时推水力量有一段空白,这段空白就应由滑行来填补,但过度滑行则不利于保持高效游进,这个问题留待另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