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兴趣空间首页
  2. 兴趣频道

全浸式自由泳,没有必要一味追求划水次数的减少

学会全浸式游泳的人大多都知道日本的准竹内慎司,他做了一个全浸游泳示范,只使用了9划就穿过了25米的泳池,就此成为众多游泳爱好者模仿练习的目标。然而,自由泳是一项与身高相关性较高的运动,个儿高的泳者相对个儿低的泳者而言,无论是较长的身形还是划水距离都有优势,同样的游泳距离,在游泳水平相当的情况下,个儿高的泳者所用的划水次数必然少一些,因此,没有必要一味追求划水次数的减少,而要去学习竹内慎司对游泳动作细节严谨的态度,设定一个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游泳技术提高目标。

全浸式自由泳,没有必要一味追求划水次数的减少

1、不要追求较少的划数,而应重视惯性

在游泳出发蹬壁那一下,具体非常快的游进速度,在之后的每一划中都得益于蹬离池壁的初始速度。专业游泳运动员会通过不断的练习,尽量利用蹬壁时的前进惯性,对于业余游泳爱好者来说,如何更好地完成每一次划水、打腿和侧转的配合,形成前进合力,保持游进动作节奏则是提高游泳速度的关键。身体从完全静止到第一划会需要更多的力气,而从第二划开始就一直在借助上一划的走水惯性,在惯性消失前开始下一划是高效游进的重要技巧。

2、划距非常关键,使用技巧让划距超过身体

人体双臂的臂展与身体高度相等,这意味着个儿高的人划水手臂所经过的划水距离较长,个儿低的人应提高划水频率来弥补手臂划水距离短的先天不足。这并不意味着个儿高的泳者并非游泳速度就一定快,走水效果的比拼取决于划距与划频的乘积多少,而非单一的划距或是划次指标。

因此,无论你的身高多少,划距的稳定和划频的提高才是提高游泳速度的必由之路,尽自己努力,检测出适合自己身高的SWOLF数值,一点点提高游泳技术水平。

3、划水动作良好的标志

如果划水效果好,那么游泳时前伸手臂的手掌入水点位置,与这条手臂出水时的位置会是相同的,甚至更好地情况下,出水位置会位于入水点位置前方,说明走水效果相当不错。对于初学者来说,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但经过大量游泳练习,做到这一点是人人都可以达成的目标。

4、有时候划频更重要

在开放水域游泳时会遇到各种情况,当遇到急流和其他危急情况时,保持最大的游进速度可能是唯一摆脱险境的办法,使用抡臂移臂方式,加快划水频率则是明智之举,此时应暂时停止休闲游泳模式,全力以赴打腿,划手,尽快游过危险水域,有机会了再趴在漂包上休息恢复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