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的节奏感,体现在划频和划距的搭配上
游泳真是一项让人着迷的运动。作为在陆地上生活的生物,想方设法的走入水中,探索出多种上下肢和身体的协调配合的泳姿,想想这个探索的过程和几种泳姿的异同,非常有趣。无论哪一种泳姿,一旦游得足够好,都可以表现出美感,正如其他运动一样,运动使运动者出汗的同时,运动本身还带给运动者美的享受,因此,运动是令人身心愉悦的事情。

人类的大脑对于有规律性、节奏性、韵律性的东西具有天然地好感,这或许是美感的来源吧。正因为如此,音乐才成为人类共同的灵魂语言,听不懂歌词不要紧,相同的旋律总是能跨越语言文字文化的障碍,带给不同的人几乎同样的情绪共鸣。
回到游泳上来,每一次划水、打腿、侧转、换气、稳髋,整个过程协调配合如同音乐一样,音阶高低、音时长短、音响强弱、音色相和的元素配合一起才有了一首动听的歌曲。游进的过程越是体现出节奏感,越具有美感,这应当是游泳爱好者追求的目标。游泳的节奏感,以游泳动作为基础,具体体现在划频和划距的搭配上。
1、划频与划距的关系
节奏感不是顿挫感,正如音乐不能出现无意义的空白一样,游进中间不能出现动作停顿。理论上,游进速度等于划频与划距的乘积。划距指的划水一次后,身体前进的距离。

2、划距不是划幅
划距和划幅是两个概念。划幅指的是抱水完成后,手臂向后推水的距离,即从胸部位置开始,到髋部位置结束。一般来说,划幅是接近泳者本人半个身高。如果在划幅固定不变的情况下提升划距?这是入水、抱水、推水、转髋、打腿共同作用下的结果,简单地说,无论是打腿、转髋都是为手臂划水服务的,而不是反过来。在练习时,其他动作的改进始终应以提高手臂划水效果为前提,如果影响手臂划水动作,应优先纠正其他动作,而不是划水动作。
3、划幅与划距的差距就在于滑行
身高较高的人有划幅优势,在划频上则稍有劣势,作为业余游泳爱好者,身高低一点对游泳速度影响没有专业游泳运动员那样显著。当然,“小步快跑”是必须,身高低一点的泳者游得慢,除了做足划幅,重点应放在提高划频上,而对于个子高臂展长的泳者来说,在较长的划幅中保持高效则是重点。无论个头高低,划距则是技术的体现,两个身高相同的泳者,为何一个划距长,另一个较短一点?差别就在于游进惯性,即滑行的效果有差别。

不过,这里所说的滑行,不是提倡在游泳的过程中多多滑行,而是说要保持良好的游进惯性。保持游进惯性要靠不断的提升划水的节奏感,保持连贯,在上一次游的惯性彻底消耗掉之前,让下一次划水绵绵而至,达到“一划未平,一划又起”的效果。
总之,划频、划距、划幅都是只死板的概念,概念即工具,当游泳熟练到一定水平,只关注自己身体的感受就可以,在动作规范的前提下,身体越走水就越好,忘记一切概念,如果每一次划距都能接近或达到自己的身高,甚至在游进惯性的叠加下超越身高,那就是好的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