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浸式自由泳提速,划频很关键
一旦学会了自由泳,基本上就很难再喜欢用蛙泳泳姿游泳了,自由泳游进时的节奏感或许看起来没有蛙泳和蝶泳那么明显,但自由泳游进时的动作流畅连贯性是最好的,越游越享受这种在水中流畅穿行的感觉。这种动作的连续性主要体现为一个重要的游泳指标上,即自由泳手臂划频。不少泳者在熟练掌握自由泳后,一直无法提升自己的游泳速度,其根本原因在于无法提高划频,尤其是以全浸练习体系学习自由泳的泳者,在划频的提升上面临更多的困难,这种困难并非全浸理念所造成,而是教条地理解并刻板地遵循全浸练习时的动作要点而形成的。本篇分享在提升划频方面的经验心得,若有更好的提升方法欢迎留言评论。

1、划频提升的关键并不在手臂
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的结果,已经成为人类运动的本能,相较于猿类拥有较长的手臂,人类则拥有较长的腿,即使一个人经常吊单杠,想必手臂也不会比腿更长,否则就成猩猩了。腿比手臂长这个特点直接决定了很重要的一点,手臂的摆动受限于腿的摆动。以走路为例,散步时,两条腿交替迈出的频率低,手臂摆动的频率也相应低,快走时,手臂摆动的频率会自然随着双腿交替的频率加快而加快。游自由泳时更是如此 ,如果两条腿是两次腿,那么手臂交替划水的频率就很难加快。有的泳者可能说,手臂划水动作频率可以强行加快,这样做不是不可以,但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在散步时,两条手臂刻意地加快摆动,除了打乱散步节奏,并不能加快散步速度,除非双腿被快速摆动的手臂带起来,被动加快步伐,这样虽然提高了走路速度,但本末倒置,以手臂带动腿,这样就难以利用到核心力量,而以腿带动手臂,一定可以感受到腹部紧张的感觉。

2、划频的提升并不能以损失划距为代价
自由泳初学者的手臂划频往往很高,难道他们拥有更高的游泳水平吗?当然不是,只是因为他们没有良好的抱水,没有干净利落的出水,没有自然放松的移臂,没有顺势自然地入水,他们的手臂划水动作所受到的阻力很小,换言之,划水力量也相应小很多,这直接导致了看起来划得很快,却不走水的问题。简单来说,就是没有良好的划距。对于有了一定游泳水平的泳者来说,划距的稳定是第一位的,这也正是那些拿到好名次的选手往往并非划次最多,划频最高的选手,而是保持了良好划距的选手。可以说,自由泳手臂划频的提升不是与手臂唯一相关的单纯事情,而是从手臂抱水、推水、移臂到身体侧转、打腿、换气,以及核心力量运用等综合作用的结果,若只是简单化地将划频提高理解为提高移臂速度,只会让游泳水平不升反降。

3、打破限制划频提升的动作教条
因此要提升划频,首先要提高打腿频率,从四次腿或从六次腿练起,放弃使用二次腿;其次身体侧转要更加主动,不是推水后侧转,而是侧转时推水,让核心力量处于主导发力地位;最后要在打腿、侧转的练习基础上,加快髋部主动转动,主动发力的意识,打轻腿时以髋转带动打腿,打重腿时以打腿带动髋转,让髋转与手臂划水通过核心部位建立起连接,形成更有效的合力,更紧密流畅的动作节奏,划频自然可以得到提高,如果觉得提臂移臂影响流畅度,就改为抡臂移臂,或是先提后抡的移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