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泳分解动作的基础上,重新理解自由泳的整体配合动作
游泳是一项以身体核心力量主导,上下肢体协调配合的全身运动,在做好分解动作的基础上,应站在全局的角度来提高各个动作的衔接平滑度。无论是自学还是在教学中,都普遍存在一些不足,本篇文章尝试分析这个问题,希望对自学游泳和游泳教学有所帮助。

1、以整个身体游泳的观念很重要
不同的游泳教学总有所侧重,或者说有所偏向,越发显得以整个身体游泳的观念很重要。传统游泳教学注重打腿、划水动作的练习;全浸游泳教学更看重身体平衡练习、重力转移练习和动力链练习。
站在整体游泳的角度分析,可以这样区分两种练习理念,前者将游泳运动上下拆分,分为上肢划水和下肢打水;后者将游泳动作左右拆分,分为两侧划水与身体交替侧转。
于是,出现了这样的结果:前者学习时常常苦恼于划水与打腿的节奏配合;后者学习时往往沉迷于单侧划水和滑行,在身体两次连续侧转动作上重视不够,或者说在左右侧衔上练习不够。

2、传统自由泳练习的不足
传统自由泳一开始是长时间的打腿练习,紧接着是划水练习,最后是划水与打腿的配合练习。通过大量的练习,学习者在游进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发力的技巧,时机,配合的微妙,游泳学习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泳者的悟性和天分。
传统自由泳对平衡练习重视不够,对于平衡练习的要求不高,目标就是“腿不下沉”,由于通过大量的打腿练习后,一般的打腿技术比较好,“腿不下沉”往往是打腿的功劳,而不是源于身体核心力量。
这样以来,出现了一个明显的问题。很多传统自由泳的泳者在游进时下半身位置明显比上半身位置低,总摆脱不了“拖着身体游泳”的影子,由于拥有较好的打腿技术,这个问题被掩盖了。不少竞技泳者,在划水与打腿动作上已经炉火纯青,影响比赛成绩的因素很多时候是因为平衡能力的改进。

3、全浸自由泳练习的不足
相较于传统自由泳练习,全浸自由泳练习在身体平衡能力练习上要求较多,从静漂、超人漂,再到单侧游进、换侧和身体侧转的练习中都很注重核心力量的运用,并且为了更容易体会核心力量发力而淡化了划水与打腿动作发力。
很多全浸自由泳学习者在能够轻松游起来以后,沉迷于初级的二次腿,享受滑行,这些都不错,但这样会影响自由泳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全浸泳者不应满足于“左侧划——滑行——右侧划——滑行”,这样的游泳方式与休闲式蛙泳就别无二致了。

毕竟,全浸自由泳和传统自由泳都不过是学习自由泳技术的练习方法,而不是什么门派。一流的剑客的头脑中绝对不会有什么无聊的门派与招式派别的偏见,不会自缚手脚。如果全浸泳者在可以轻松长游的基础上,不再提高划水与打腿水平,而是一直呆在舒适区,那么自由泳技术就无法继续进步。
如果将游进看作是左右两侧交替侧转的结果,这与将游进看作是划水与打腿的上下简单组合强不到哪里去。从实际情况看,全浸自由泳练习过于强调单侧游进和移臂,在单侧的动力链上下功夫较多,在两侧动力衔接上下功夫较为欠缺,全浸泳者应努力提高上一划与下一划之间的平滑紧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