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式蛙泳要点介绍
我们在看蛙泳比赛的时候会注意到选手的蛙泳动作和我们平时游蛙泳的动作差别很大。没错,运动员采用的蛙泳方式一般都是“波式”蛙泳。

波式蛙泳
“波式”蛙泳最早曾被人称为“海豚式”蛙泳,身体似波浪形前进的游法。“波式”蛙泳的技术特点是身体起伏大,划手的时候,肩部会露出水面。臂部位置较低,身体姿势是向前倾斜的。蹬腿时,低头伸肩,前冲和提臂,以波浪式节奏前进,提臂,与上提俯冲同步进行,抬高身体在水中的位置,形成高体位姿势,形成流线型,减少阻力,提高泳速。
波式蛙泳要点
一般而言,“波式”蛙泳抬头呼吸与手肘处的内划抱水动作是一起进行的。也就是说,当你的手臂靠近身体,准备抱水内收,没有准备前伸之前,是最理想的挺胸抬头呼吸的时刻。因为这个时候,你手部划水动作即将完成、身体正好可以借助手向后划时产生的水流抬起身体,同时,你这时的腿部动作也可以是蹬腿动作完成,往回收的时刻,腰部向下沉,正准备下个动作的发力。在这样的情况时,身体的位置必然是放松的,所以,不论从手,腰,腿,三个几百发力点都是充分的等待这呼吸动作的完成,因此在这个位置上进行呼吸是最合理的。
为啥不戴泳帽呢?
那么至于为什么很多选手,在呼吸动作结束后,前冲时半个身体拉出水面,也把双手抬出水面,是为了减少手臂在向前移动的过程中所碰到的来自水面的阻力,如果把手抬出水面迁移,就相当于手臂在空气中移动,身体抬高才可以形成如船头一眼的尖缘,再入水中,选手的身体位置是利用了“钻”的动作,这样不论是对选手的体能消耗与游进速度而言都比在水中完成此动作要节能,快速。
为什么我们很少看到有人运用波式蛙泳?
这样的技术,对技术动作,运动技能比较成熟的选手比较实用,因为要想时刻保持这样的技术动作,需要消耗很大的能量,可以说是一种竞技能力要求很高的技术。一般年纪较小的运动员或游泳爱好者并不提倡实用,因为没有必要,且学习难度较大。这也是为什么平时在泳池中我们很少会看到有人游“波式”蛙泳的缘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