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泳运动员对身体四周的水应有一种感觉, 这种感觉叫“水感” 。实际上人体各部位, 从手指、手掌、面部、躯干直到腿部、脚部, 对水都很敏感。对于高水平运动员而言, 每个动作甚至伴随着一种柔和的“滑行” 声响。同时还可以根据水感来判断自己的划进是否均匀省力, 或是否充分地获得了推进力。有意识地培养水感十分重要。

正确的自由泳动作, 应该是自然流畅、连绵不断, 保持持续的冲力、恒速前进, 就像一条看不见的传动带似的, 把各技术部分的“ 起动— 结束” 减少到最低限度。而水感是这一环节中的关键纽带。
1、手臂入水、抱水
手臂人水是整个动作的关键阶段。手入水时, 指尖应先入水, 保持高肘。肩部柔韧性较差的运动员入水时, 可以转动手让拇指先入水。手的人水位置、在腋窝前方的假想延长线上, 手臂向前, 直至几乎完全伸直。
手臂伸向体前入水, 应利用前次划臂产生的推动力和异侧臂的划水继续滑行。手是一个十分敏感的器官, 运动员可根据前臂指端对水压的感觉, 确定何时开始划臂用力。当指端感到水压开始减弱时, 手应逐渐加力, 使手指、掌、大小掌臂至腋窝产生获得支撑的感觉, 形成抱水动作, 这个过程可以使身体持续均匀地获得冲力。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随着臂的前伸、手在前方划了个小弧, 变了方向。
2、水下划臂
抱水动作完成的同时, 就是划水阶段的开始。划水与推水形成水下划臂的完整过程。划水时手掌向内划、划向身体方向, 似抱住一大团水拉至身体下方。推水时手掌转向外划, 仍压住那团水经髓部推向大腿外侧。
当手向斜后方划水时, 肘部逐渐弯屈。在整个划水阶段, 肘一直高于手的部位, 并指向侧面。保持高肘姿势的另一关键是打开腋窝。高肘姿势为划水提供了强有力的杠杆作用, 并防止水从手中滑脱。划水臂过半时肘屈至最大限度— 不小于90度。这也是划水与推水的分界处。
在整个划臂过程中, 手掌对水压是十分敏感的。手指应略分开, 手掌呈勺形状, 手腕稍屈, 颇似轮船螺旋浆叶的弯形叶梢。
虽然从技术上看, 水下臂可划分出抱水、划水和推水等几个部分, 但整个划臂过程的动作应是流畅、完整和连贯的。无论手或臂部动作的变换形式如何, 使身体前进获得推进力的产生, 应是来自最初抱住的那团水上。
3、关于“S”形之说
综上所述, 自由泳划臂过程, 手的划行走了一个“S”形的路线。需要说明的是这个“S”形, 是据人体解剖、生物力学原理, 能使人体获得更有效的推进力而形成的动作轨迹。实际上这与水感有着密切的关系。切忌为划出一个“s”型而划臂。
划臂时控制手是很重要的。一旦通过水感找到了理想的划水路线, 实践就会使运动员更有意识地控制手的动作, 特别是懂得如何掌握时机, 改变划臂方向。手向内划时, 随着前臂的转动, 拇指应该在最上面, 手指横置体前。开始向外划的动作时, 手应尽快地改变姿势, 以免造成滑水现象。这时小臂和手掌逐渐伸展, 指尖指向水底。
4、身体滚动和转头技术
自由泳技术应伴随有身体沿纵轴的均匀滚动。自然的滚动能使手臂均匀协调地轮转, 带动躯干的大群肌肉参与划臂动作。滚动与划臂的配合应是: 当身体滚向前伸臂一侧时开始划水, 身体滚离划水臂时开始推水。
头应保持在身体纵轴延长线上, 以此稳定身体平衡、减小阻力。头应配合身体滚动而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