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兴趣空间首页
  2. 兴趣频道

自由泳的S划水理论

自由泳划水时,如果把身体躯干比作船的话,手臂相当于船桨。假设有一杆超长的船桨,一直在水中向后划,那么船身可以一直前行,但这个假想显然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无法造出一杆超长的桨。

但是,人类的发明创造就是从假想开始的。终于,螺旋桨被发明出来,化直为圆,通过一定倾斜度的桨叶转动,又化圆为直,产生了持续不断地向后推力。其实仔细想想,很多事情就是直圆转换,真是非常美妙的哲学。

但是,手臂是无法变成螺旋桨的,鞭腿打水倒是有可能。当船桨从船头划至船尾后就不得不提出水面,才能从船头入水,继续划水。

于是,出现了石破天惊的S划水理论。事实证明,这是一个失败的理论,已经被游泳理论界抛弃,被专业游泳选手否定的伪理论。

1、S划水的初衷是增加划水距离

注意,这里的划水距离不是专业意义上的“划距”。划距是指每一次划水后身体前进的距离。这里的划水距离指的是手臂从抱水开始,直到推水完成整个过程,手臂经过的路线。显然,向后直线推水时手臂经过的路线是最短的。

理论上,手臂经过的路线越长,则意味着手臂在水中停留地时间会越长,会推到更多的水,进而增加身体前进的距离。这个理论是正确的,只是在实践这个理论时,动作指导出错了。

2、S划水动作的错误

根据理论,S划水动作是从抱水开始,先向外向下抱水,形成半个S,接着向内向后推水,推水到胸部位置时手臂变道,从体侧变道到身体下方推水,产生了另一半S,加起来就是S划水动作。

实践已经证明这样的动作是错误的,同时顺带着证明了两个动作也是错误的,一个错误动作是入水时大拇指领先,一个错误动作是向外向下抱水。大拇指领先入水会引导肩部受伤,已经改为手指中指领先入水。抱水动作是直接向后抱水,不再讲求外划内抱。

3、S划水的最新解释

之前那种刻意的S划水路线即使不是完全错误的,也是得不偿失的。划水过程的中途变道造成了抱到的水大量流失,大大降低了S划水路线所带来的“益处”。因此,最新的S划水路线不再是划水动作的刻意,而是向正后方直直的推水,身体侧转的时候会自然产生S划水路线。

不过,有些专业的游泳选手通过对传统S划水动作的改进,大大减少了中途变道中的水量流失,使得传统S划水动作几乎达到了设计初衷,这正是它仍然存在的原因。然而,这是运动员在长期的训练之下,形成了S划水动作习惯,因为难以纠正不得已而做出的改变,对于接受全新划水动作训练的运动员来说,已经不再使用传统S划水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