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兴趣空间首页
  2. 兴趣频道

做引体向上的技巧_高手也不会教的引体向上技巧

做引体向上的技巧_高手也不会教的引体向上技巧

高手也不会教的引体向上技巧,别说你一定都会

做引体向上的技巧_高手也不会教的引体向上技巧

练前新知

本文适合全阶段的铁子们

关键词:引体向上i;背部;健身

小编简评:从入门到进阶,共5种实用练法

流程过一遍,把动作做完,这绝X不是满意的训练。练背亦如此,那些健身房里穿着外套也能看出背很宽的,你一定不知道他们是如何背的。

把引体向上做好,本来就不容易;把引体向上练出花样的,更不容易。对自己的背已经足够了解,不同的引体向上方式融合到练背的计划,你至少要掌握下面5招!

做引体向上的技巧_高手也不会教的引体向上技巧

1. 先从最简单的开始:提高自己的相对硬实力!

正手引体向上和反手引体向上的训练表现取决于自己的相对力量,也就是是否有足够力量控制自身体重。如果自身体重很重的话,加上身体本身的脂肪含量很高的情况下,引体向上动作的难度就比较高,完成的次数也很少。

这样的引体向上的训练就像戴上一个负重背包,而相比起没有带负重背包,训练次数肯定要少很多。还有些小伙伴,甚至无法完成一个完整的引体向上。

做引体向上的技巧_高手也不会教的引体向上技巧

“戴上负重背包”,实际上就是训练可能遇到的实际限制,身体额外背上5磅、10磅甚至更大的重量。而且,当我们减掉多余的脂肪(相当于“去掉加重的背包”)时,自己的相对力量就会增加,做正手引体向上和反手引体向上的实力自动会提高。

面对好这个现实,第一个建议就是:想快速提高正手引体向上或反手引体向上的表现,首先要减掉身上多余的脂肪。

做引体向上的技巧_高手也不会教的引体向上技巧

2. 训练中有恒定外力辅助的情况下,就不需要助力带

如果做引体向上需要外力的帮助,我建议选择有恒定外力的辅助引体向上器械,而不是弹力带。就其性质而言,随着头部与引体向上杆的距离越近,弹力带对动作的帮助就越小,而辅助器械在整个动作范围内都提供额外的辅助。

换句话说, 如果在引体向上训练需要外力帮助的话, 那么这个外力不仅仅在身体刚处于训练动作的起始位置,即双手紧握引体向上杆的时候;相反,在整个动作过程中都需要有恒定持续的外力支持,尤其是在肱骨与杆子平行时的训练节点,在这个点上我们的杠杆臂是处于最长的位置。

做引体向上的技巧_高手也不会教的引体向上技巧

然而,使用弹力带辅助时,动作的最低点获得最大的帮助,也就是弹力带拉伸最大的时候;身体向上拉时,弹力带的拉伸会逐渐减少,从而直接导致弹力带对动作的帮助越来越弱。

此外,如果弹力带在最高点依然可以提供足够的帮助,那么只能说明在这个引体向上的训练中,选择的弹力带的弹性太大,并不利于训练肌肉的募集性。

做引体向上的技巧_高手也不会教的引体向上技巧

(器械辅助引体向上)

鉴于健身房器械有多有少的客观原因,许多人不一定找到这种器械,可以有第二个选择:器械高位下拉。

使用器械高位下拉的时候,比起弹力带的正手和反手引体向上更好,原因很简单,跟辅助引体向上器械一样:在整个运动行程中提供的阻力是稳定的。此外,引体向上辅助器械和器械高位下拉都允许对训练重量进行调整,而对于弹力带,只有3到4种不同的韧度的助力带可供使用。

做引体向上的技巧_高手也不会教的引体向上技巧

(弹力带引体向上)

千万别误会,弹力带绝对是提高训练表现的有效方式之一。它绝对是训练的辅助工具,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可以使用它。在讨论训练成本上,弹力带是正手和反手引体向上最低的一种训练方式。

当然,也不是说铁子们不应该使用弹力带作为提高引体向上表现的方式。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引体向上和高位下拉两个看似相似的训练动作,却不是高度相关的,在训练计划中不应相互替代。

做引体向上的技巧_高手也不会教的引体向上技巧

(器械高位下拉)

这个发现,似乎与上面说的使用高位下拉来提高引体向上相矛盾,但事实并非如此。

高位下拉与引体向上两者的表现不是直接相关,而是对于引体向上不足,或者说自身体重比较大的小伙伴来说,首要目标是减脂(上面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个观点),因为随着体重的增加,引体向上的表现反而会下降。

做引体向上的技巧_高手也不会教的引体向上技巧

3. 找到适合自己的握距

握距是由每个人独一无二的身体结构所决定,目的是尽可能优化引体向上动作的发力,一般建议反手的引体向上是用与肩同宽的握距。

如果在训练中使用过宽或过窄的握距,手臂肯定很难在训练中充血。并不是说做引体向上就不能用常规方式外的握姿,只不过这样的训练技巧是长期训练下来的总结,较为科学,同时这样有助于更好地发挥“个性化”做引体向上的细节。

做引体向上的技巧_高手也不会教的引体向上技巧

4. 练递减组

做反手引体向上往往比做宽握的正手引体向上效果更好,原因是手臂处于更好的物理优势。明白到这一点后,我们可以将两种训练结合起来一个递减组,从“难”到易做动作。当身体感到力竭的时侯,做较为简单的训练,始终有高质量的训练效果。

首先做尽可能多的宽握正手引体向上,然后切换到反手引体向上的握姿(握距更近,掌心面向自己)并尽可能做更多的次数。

做引体向上的技巧_高手也不会教的引体向上技巧

如果想增加训练容量,可以在完成常规的自重引体向上后,再增加一组最大次数的弹力带反手引体向上,每一种引体向上都是做到力竭,训练总量是常规训练量的3倍。

注意:如果自己已经能够在做自重的正手和反手引体向上,那么上面提到最好的辅助方法就是弹力带,用弹力带方便且借力也不大。

做引体向上的技巧_高手也不会教的引体向上技巧

5. 使用3 × 3的训练法则

如果小伙伴们已经厌倦以前的训练,转而开始寻找新的训练方式,那么我推荐的3×3引体向上训练法会给你带来极大的惊喜。

把引体向上的全程,分为3段:

引体向上最上段的1/3,做3个1/3程的引体向上;

引体向上中间段的1/3,做3个1/3程的引体向上;

引体向上最下段的1/3,做3个1/3程的引体向上。

上面9个1/3程的引体向上算一次动作。

做引体向上的技巧_高手也不会教的引体向上技巧

如果有足够能力完成上述9次,那么可以使用负重背心或负重腰带给自己增加一点外部的负重。同样,做这个训练也可以用反手和对握来做引体向上。

做引体向上的技巧_高手也不会教的引体向上技巧

背部为整个上半身带来平衡和力量。既然如此重要,就应该给予它所需要的引体向上刺激。用过这5招,下一次练背一定会有更新的体会。

引体向上拉不上去?3个方法,帮你提升引体向上的数量

#引体向上拉不上去,有什么技巧吗#

健身可以分为抗阻力训练跟有氧运动,而抗阻力训练也可以细分为负重训练跟自重训练,负重训练需要借助各种器械,而自重训练主要靠自身的重量来进行增肌。

做引体向上的技巧_高手也不会教的引体向上技巧

在自重训练中,引体向上是一个意义非常重大的动作。引体向上是锻炼背肌,提升上肢力量的黄金动作,可以帮您打造好看的蝴蝶背,塑造倒三角身材。

但是,对于肌肉力量比较薄弱,体重比较重的人来说,引体向上是很难完成的,大部分的女生一个引体向上都完成不了,而大部分男生连续完成引体向上不超过3个。你想要一口气做15次引体向上,很多人想都不敢想。

做引体向上的技巧_高手也不会教的引体向上技巧

那么,引体向上拉不上去,有什么技巧吗?

我们可以学习这几个方法,逐渐提升力量,强化上肢肌群,坚持2个月时间,你就能轻松完成引体向上训练了。

第一个方法、直臂悬挂到力竭

对于握力比较差,力量比较弱的人,你可以先从直臂悬挂开始。建议每次悬挂到力竭,每次重复4-5组,2天训练一次即可,这种训练非常适合体能比较差的女生。

刚开始你可能只能悬挂20秒、30秒,但是坚持一段时间,你就可以慢慢突破1分钟了,这个时候你就获得了一定的进步。

做引体向上的技巧_高手也不会教的引体向上技巧

第二个方法、进行低位引体向上

对于体重基数比较大的人来说,他们要克服自身的体重完成引体向上的难度比较大,这个时候你可以动低位引体向上开始训练。

训练标准:将单杠降到一米的高度,身体保持一条直线,双足支撑在对面上,双手握住单杠进行提拉,每次10-15次,重复4-5组,组间歇时间在1分钟内,3天锻炼一次的频率即可,这样可以有效的锻炼背肌,提升手臂力量,这样可以为引体向上训练打造体能基础。

做引体向上的技巧_高手也不会教的引体向上技巧

第三个方法、学习标准的引体向上训练。

当你尝试前2个方法1-2个月时间后,你的肌肉力量就已经取得了不错的进步了。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开始尝试引体向上训练,具体的动作标准:

1、双手保持标准握距,正握单杠,手背朝着自己的身体,小腿可以后勾,直臂悬挂,让身体悬空,

2、保持抬头挺胸状态,不要驼肩缩背,肩胛骨向下收紧,然后背肌跟手臂发力,手臂从直臂向曲肘变化,直至胸部贴于单杠位置,

3、稍微停顿一下,然后慢慢回放,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动作重复到力竭,休息1分钟,然后再进行一组。

做引体向上的技巧_高手也不会教的引体向上技巧

健身是一件需要长期坚持才能有所收获的事情。这3个方法只需要反复学习,长期坚持下来,相信你的引体向上会获得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