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太极拳正确方法_传统武术之太极拳

传统武术之太极拳,全网最全入门学习步骤

常常看到练拳几十年的人没有入到太极拳的门。有的还练出来一身的毛病。看着很担忧,太极拳乃中华文明的第五大发明。是中国文化的灵魂,作为大国,这是我们文化的特色。
然而,我们大多数的人却无法真正的掌握并运用。虽如此,却改变不了我们向往的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太极拳正确入门方法。
太极拳入门步骤详解
1、掌握拳理。
太极拳拳理细微,法则严密。从皮、毛、骨、肉、筋、络、气、血、五脏六腑处处有法则,有规矩。例如”意气君来骨肉臣”的拳理是什么意思?要在明白的基础上来把握要领。各部位的拳理弄通后拳自然好练。自己就知道应怎么做,应怎么让身体的各部守法。

2、学会站桩。
站无极桩,调整自己的身体,把练太极的要求先练进体内。如神要守住,心要静,提顶吊裆心中悬,松肩沉肘气到丹田。裹裆敛臀含胸实腹。舌顶上颚等要求,确实进体,把这些法则及要求都守住了,再进行下一步。

3、走太极步。
走太极步,也叫行桩。在练习太极步时,法则要求可能你又守不住了,但必须守住。它和站桩的要求是一样的,只是腿在走步在行。走时身体决对要平稳,不能忽高忽低,平视10米左右。当然,走行桩有走行桩的标准和尺寸,这些都要把握好。

4、盘架。
太极步练成后开始盘架。太极步练成给盘架和推手技击打下了深厚的基础。盘架时,式子不要贪多,应练好一个式子,没病式之后再进行下一个式子。按顶、扁、丢、抗,四病去查找自己。然后再找放松、舒展、大方、自然。

5、懂劲。
要知道,劲是否来自腰,取劲是否取自脚。通过脚根送到腿,又送到腰。通过腰送到臂上。形于手指等要求要严格的检查自己。然后再检查自己有没有病式、病手,处处到位,事事得体。如果都做到了就会脱胎换骨、浑元一气、气敛入骨、三关起动、周身一家、内外合一、阴阳平合、开合自然得体。这就是就懂劲了,你要接近神明了。

6、推手。
懂劲后,再练习推手。推手过早会出现很多病手、病劲、病式,时间一长不好改正。通过推手硼、履、挤、按、採、挒、肘、靠、进、退、顾、盼、定来找劲,检查:是否做到”四两拨千斤”,是否劲由内换,舍己从人,是否彼不动我不动,彼微动,我先动,是否单重发力然后进入乱环。推手练习成熟后给技击打下了基础。
7、技击。
无论任何太极拳式,技击和养生都是最高的目标。两种缺一都是不理想的。在历史上,高手如云,现在为何练习者多,技击者少。这是因为我们的心没达到。要知道推手不是目的,技击和养生才是最高的目标。应从每一式,每一手找变化找劲。硼、履、挤、按、採、挒、肘、靠、进、退、顾、盼、定也。太极无虚式,式式可打人,式式变化无穷刚柔相济。只要你找一个功夫好的的老师做指导,按拳理要求认真练,自然会成为太极技击和养生高手。

8、松紧转化技巧。
丹田内转—带动周身的核心劲:内外呼吸—相配合的内气鼓荡劲:阴阳相济—对称劲:顺逆缠丝—螺旋劲:欲左先右—折叠劲:左发右塌—平衡劲:节节贯穿—蛹动劲:首尾相合—三节劲:虚实互换—中定劲; 腰胯为轴—下塌外碾劲:松活弹抖——弹簧劲。
初学太极拳,这样练效果更好!

博大精深的太极拳,吸引了越来越多学练的人。初学者多数想知道,怎样学练太极拳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呢,仅就这这个问题谈两点看法,与拳友共勉。
一、苦练基本功
基本功指学练太极拳的基本(础)功法,如同建楼的基础工程,非常重要。实践证明,学练太极拳欲获好效果,必需苦练基本功。先练基本功,通过了,再学拳。

基本功主要包括:
1.桩功:分松静桩、虚步桩、起落桩等。
2.腿功:分独立、踢腿、摆腿、压腿、分脚、蹬脚等。
3.臂功:有分靠、搂推、捋挤、架推、贯拳、云手、撇拳、平云掤按、勾手穿挑等。
4.腰功:即前后左右弯腰、转腰和甩腰。
5.太极步。
由于篇幅限制,现以起落桩和腰功为例,谈谈练法。
起落桩的作法、要领、内涵和作用。

其动作姿势,在心静体松下,小开步,躯干正直。两臂前平举与肩同高,手心向下指向前,沉肩、垂肘、坐腕、舒指。头上顶、眼平视。两腿慢慢屈蹲,两膝不可外撇;要向内收并圆裆。要求膝尖垂直投影向前不可越过该腿的脚尖,大腿极限位置与水平线平行,即不可低于水平线。自然呼吸。慢慢起身后,两臂还原。
其要领:两手轻提腿屈伸,立身中正体浮沉。落如端坐收臀胯,起如提丝力轻匀。起膝落乎自然法,高低因人量渐进。
一边做一边要细心体会,两臂轻轻提起,屈膝端坐,如同坐在椅子上。双掌下按,如向按住水中的木板。渐渐起身,身体好像从水中渐渐浮出水面。进而领悟“两个如同”、“一个好像”的功法内涵。
起落桩对学练太极拳的作用之大,是不言而喻的。不仅对太极拳类,而且对其它类武术的学练,亦很重要。

腰功。腰是躯干运动的枢纽,上下体转动的关键,对全身动作的变化、虚实转换、蓄势发劲,都起着主要作用。
太极拳对腰部的要求是,松、沉、旋、直。腰要“松而沉”,易气沉丹田。腰“直”,即在松沉中有上顶和拔长之意。在转动时中轴不弯,不摇晃。这样,才能使内劲达到“支撑八面”和“八面转换”的功能。同时,腰部的松活、沉着、旋转、直竖的运动,还对五脏六腑、督冲带三脉、脊髓神经和植物性神经都有良好的刺激作用。
腰功,主要表现在腰部的柔韧程度、腰脊的挺拔竖直和腰胯肩的协调旋转等方面。对其柔韧性锻炼的特点,谈些粗浅看法:

1.腰部应全方位锻炼,弯腰应360度方向都弯遍。
2.以腰脊为竖轴旋转时,即水平转动的旋转角度应大于270度,且越大越好。
3.弯腰时,要慢弯、慢起;旋转时,也要慢转,慢回转。尤其老年人。
4.弯腰和转腰都要匀速,一开始容易弯或转,但也不要快,始终匀速。
5.腰弯到最大限度时,要停一会儿,靠上体倾伏时的垂直分力,腰部会慢慢地产生韧性变形而继续下弯,等再不向下弯或身体快坚持不住时,慢慢起身复原。同理,转腰亦然。
当腰弯到最大限度并停一会儿,这实际上是使腰部处在静力性用劲的条件下,腰部的肌肤、韧带、筋肉、肌腱(连接肌肉与骨骼的结缔组织),才得以韧性舒张,从而增强腰部的柔韧程度。
二、掌握好质量与数量的关系
学练太极拳的效果,不在于学了多少套路,而在于练到什么程度。

当学过的拳,其要领尚未完全掌握或不熟练时,我认为暂时不宜再学别的套路,应把主要时间用在水平提高上,亦即促进数量向质量转化和质的提高。当提高到基本熟练时,再学别的套路。这时的数量与质量是互相促进的关系。
达到套路基本熟练有何标准?基本熟练是相对而言的,目前难以量化,故对套路基本熟练仅作几点说明。
1.全套动作和姿势正确。
2.手脚运动的路径和落点准确。
3.运动速度均匀而无停顿。
4.呼吸自然而不憋气。
5.目不斜视,耳静听脑后,精力集中而不散乱。
学拳都是由不会到会,由低级到高级的循序渐进过程。基本功和拳技都需长期地苦练,其间没有捷径。有悖规律不行,急于求成也不行。只有尊重科学符合运动规律,坚持不懈百折不挠,才是通向理想的阶梯。


●一个练胯的简单方法(附视频)
●什么是太极最难练的部分?
●要想学好陈式太极拳,必须先了解这些基本知识
本文素材源于网络,转载旨在分享,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