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时脚怎么落地才正确_跑步训练时

跑步训练时,选择前脚掌落地,还是后脚跟落地?
一次跑步训练后,会有很多数据,例如:跑步距离、跑步时间、步频、步数、热量消耗等等。这些数据可以反映跑步中的状态以及训练水准,但是跑步中的姿势也很重要,其中就有跑步的落地方式。
更多的人会选择后脚跟落地,也有人会选择前脚掌落地,那么哪种方式更好呢?
1. 两种落地方式对比

每个人的脚掌由“前脚掌、足弓和后脚跟”三个部分组成。
其中足弓部分是为了维持下肢的稳定,前脚掌与后脚跟分别位于前侧和后侧。
使用前脚掌落地,相当于在做提踵动作,整个足弓以及后脚跟处于悬空状态,此时小腿三头肌得到充分收缩。同时身体会略微前倾,速度加快后,小腿屈膝上抬的幅度会更大,容易增加步频。
使用后脚跟落地,它会先从后脚跟外侧过渡到后脚跟内侧,再逐渐从足弓过渡到前脚掌。与平时走路的方式更加接近,双腿屈膝的幅度很小,身体姿势会更加稳定,训练后下肢肌肉的酸痛感较少。
2. 应该选择前脚掌还是后脚跟落地?

许多新手或者业余跑步爱好者,都会选择用后脚跟落地。
因为这种方式容易操作,跑步更加稳定。而且跑鞋的脚后跟会被垫高,增加了摩擦力,跑步会非常轻松,小腿也不会变粗。
由于在后脚跟落地的瞬间,它会直接冲击膝盖,如果体重较大或者速度较快时,很容易造成膝关节磨损。长时间训练后,会引起膝盖酸痛,甚至会影响走路。

许多经验丰富的爱好者和职业跑者,都会选择用前脚掌落地。
因为这种方式可以加快跑步速度,还能锻炼小腿腓肠肌、大腿腘绳肌以及臀部肌肉。难点在于身体平衡性和整体腿部力量,速度太快容易产生脚踝损伤。
整体来看:在跑步时,最好选择前脚掌落地,它更适合长期训练。
3. 需要注意的事项

选择前脚掌落地,刚开始速度要放慢,背部处于中立位,步幅不宜过大,同时向上抬腿幅度不能过高。从基础训练开始,逐渐提升速度,直到熟练掌握。
平时还需要多做一些腿部和臀部训练,比如:深蹲、腿举机训练、俯卧腿弯举、负重臀桥等等。
还要多做一些单腿动作,比如:哑铃箭步蹲、保加利亚分腿蹲、单腿硬拉、侧卧抬腿等等。
通过这些训练,可以增强下肢肌肉力量,如此便能增加骨骼硬度,减少关节受伤的风险,为日后的跑步训练打好基础。

结语:
跑步时的落地方式非常重要,业余爱好者和新手可以选择后脚跟落地。但是训练能力提升后,需要逐渐过渡到前脚掌落地,这种方式更适合长期训练,目的是为了减少膝关节的损伤。
平时多做一些腿部和臀部训练,还有一些单腿动作,当下肢力量变强后,跑步会更加安全,也更容易提升跑步训练水平。
跑步时,应该前脚掌着地,还是后脚跟?医生告诉你哪种跑法伤膝
黄叔叔闲来无事走到退休前教书的学校,他看到很多孩子在跑步,感叹年轻就是好,充满了活力。他发现每个人跑步姿势不一样,有的人前脚掌着地,有的人则是后脚跟。他觉得很奇怪,难道跑步姿势没有规范吗?到底哪个姿势才是对的?
于是他也走进操场,用前脚掌和后脚跟着地的方法分别跑了一圈。两圈跑下来,他感觉自己的膝盖有点吃不消,不知道是自己的方法错了,还是自己真的老了。

跑步有两种落地方法,前脚掌着地可以,后脚跟着地也可以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观察过短跑运动员的比赛,他们的下肢速度特别快,像飞毛腿一样,小腿肌肉很发达,能瞬间爆发出冲刺的力量。
试想一下,如果用后脚跟着地,运动员还能跑这么快吗?答案是不可能的,因为后脚跟没有这么大的蹬地力量。再看他们的上身,是有点前倾的,也是为了跑得更快。
而后脚跟着地跑步,就没有高的速度要求了,整体速度比较慢,但是对膝盖和腰椎要求比较大,身体不过分前倾,这样才能减少膝关节负担,在一般的慢跑、马拉松、耐力训练中比较常见。
也就是说,这两种着地方法都是正确的,就看你进行哪种跑步,速度快不快。如果你不是专业的跑者,在跑之前最好征求专业意见,防止给足踝、跟腱、膝关节带来损伤。

哪些跑法很伤膝?
迈步太大,一旦急停就容易损伤肌肉
想跑得快一点,不一定要迈多大的步子,以为步子大一点就能节省力气,更快跑完,但是却忽略了跑步时的冲击力。跑步时我们的脚离开地面有一定高度,接触时间越大、力量越大,对关节和肌肉损伤越重,而迈步太大自身无法驾驭,就可能出现小腿过伸、关节受力加大、双脚触地时间长等问题,一旦遇到急停的情况,就容易损伤肌腱。
足部着地时动作太僵硬,位置不对
脚着地的时候在什么地方着地也很关键,应在臀部下方而不是身体前方,大家可以跑一段路程感受一下,自己着地的位置对不对。而且着地时要柔软有弹性,不能僵硬地咣咣着地,跑步声音太大,步子沉重的人要及时改正。
现在是一个健身的时代,很多人都喜欢跑步,但是很少有人在跑步前查找资料,了解什么样的跑法才正确,应该怎么跑,大多数人都是换上运动鞋就出门开跑了。那么,现在大家应该已经了解如何去跑步,以后要注意调整自己的动作。

人到中年,应该坚持运动,还是坚持静养呢?
身边的中老年人,一般有两种状态,一种是喜欢跳舞热身,每天跟着音乐活动一下身体,一种是喜欢安静,更愿意和一帮“臭棋篓子”在一起下棋,美名其曰静养修身。这两种状态下的中老年人,到底谁的身体更好呢?
《英国医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分析研究了多名老人后发现:
每周两次高强度运动的老人身体素质和心理状态最好,比什么都不做的老人强,死亡风险小。
如此看来,运动似乎是有益的。不过,大家也要注意,运动有益是在合理科学的条件下,若不知方法,不明所以盲目地去跑、去跳,那就是伤害了。
这种案例屡见不鲜,比如说老两口为了控糖走废膝盖,学生为了跳绳伤了膝盖,从来不运动的人突然拼命跑步减慢结果伤了损伤……这些案例都是在给我们提醒,运动太猛也很伤人。

运动要合理,跑步要科学
健康的身体60%来自生活方式,想让自己的生活更健康一点,很多人都想到了跑步。那么,关于跑步,你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呢?
首先,什么时候跑步?根据人的生物节律,8:30-9:00之间不宜高强度运动,可以适当慢跑以及散步,晚上七点是不错的运动时间,游泳20分钟或者打球40分钟都是可以的,最好养成习惯。
其次,一定要拉伸吗?拉伸适可而止,不要拼命拉,别还没运动就把自己拉伤了。与其过度拉伸,不如在原地做一点舒缓的运动,也可逐渐进入状态。
另外,穿什么鞋跑步?一般普通的运动鞋,弹性好一点就可以了,除非有明显扁平足等特殊情况,可以专门定制适合自己的跑鞋。
最后,跑步时不能犯两个错误,一个是膝盖内扣,肥胖人士要注意这个问题,另一个是盆骨乱晃,在女性和瘦弱的男性身上多见,这两种行为都可能对下肢造成伤害,甚至摔伤自己,要及时调整。
跑步的时候可以让“前辈”在旁边指导一下,看看有没有动作不规范的地方,及时指出,及时调整,不要养成习惯,有问题尽快改正,才不会留下隐患,毕竟我们跑步是为了健身,谁都不想损伤了膝盖。
参考资料:
[1]跑步时后脚跟先着地,还是前脚掌?这些再习惯不改,当心膝盖…科普中国2021-04-28
[2]跑步时,脚掌还是脚跟先落地?·光明网.2020-08-10
[3]老人运动也得有点强度·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2020-11-11
[4]跑步是门学问 正确跑步应牢记这6个注意事项·人民网.2019-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