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兴趣空间首页
  2. 兴趣频道

太极拳初学教程_传统武术之太极拳

太极拳初学教程_传统武术之太极拳

传统武术之太极拳,全网最全入门学习步骤

太极拳初学教程_传统武术之太极拳

常常看到练拳几十年的人没有入到太极拳的门。有的还练出来一身的毛病。看着很担忧,太极拳乃中华文明的第五大发明。是中国文化的灵魂,作为大国,这是我们文化的特色。

然而,我们大多数的人却无法真正的掌握并运用。虽如此,却改变不了我们向往的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太极拳正确入门方法。

太极拳入门步骤详解

1、掌握拳理。

太极拳拳理细微,法则严密。从皮、毛、骨、肉、筋、络、气、血、五脏六腑处处有法则,有规矩。例如”意气君来骨肉臣”的拳理是什么意思?要在明白的基础上来把握要领。各部位的拳理弄通后拳自然好练。自己就知道应怎么做,应怎么让身体的各部守法。

太极拳初学教程_传统武术之太极拳

2、学会站桩。

站无极桩,调整自己的身体,把练太极的要求先练进体内。如神要守住,心要静,提顶吊裆心中悬,松肩沉肘气到丹田。裹裆敛臀含胸实腹。舌顶上颚等要求,确实进体,把这些法则及要求都守住了,再进行下一步。

太极拳初学教程_传统武术之太极拳

3、走太极步。

走太极步,也叫行桩。在练习太极步时,法则要求可能你又守不住了,但必须守住。它和站桩的要求是一样的,只是腿在走步在行。走时身体决对要平稳,不能忽高忽低,平视10米左右。当然,走行桩有走行桩的标准和尺寸,这些都要把握好。

太极拳初学教程_传统武术之太极拳

4、盘架。

太极步练成后开始盘架。太极步练成给盘架和推手技击打下了深厚的基础。盘架时,式子不要贪多,应练好一个式子,没病式之后再进行下一个式子。按顶、扁、丢、抗,四病去查找自己。然后再找放松、舒展、大方、自然。

太极拳初学教程_传统武术之太极拳

5、懂劲。

要知道,劲是否来自腰,取劲是否取自脚。通过脚根送到腿,又送到腰。通过腰送到臂上。形于手指等要求要严格的检查自己。然后再检查自己有没有病式、病手,处处到位,事事得体。如果都做到了就会脱胎换骨、浑元一气、气敛入骨、三关起动、周身一家、内外合一、阴阳平合、开合自然得体。这就是就懂劲了,你要接近神明了。

太极拳初学教程_传统武术之太极拳

6、推手。

懂劲后,再练习推手。推手过早会出现很多病手、病劲、病式,时间一长不好改正。通过推手硼、履、挤、按、採、挒、肘、靠、进、退、顾、盼、定来找劲,检查:是否做到”四两拨千斤”,是否劲由内换,舍己从人,是否彼不动我不动,彼微动,我先动,是否单重发力然后进入乱环。推手练习成熟后给技击打下了基础。

7、技击。

无论任何太极拳式,技击和养生都是最高的目标。两种缺一都是不理想的。在历史上,高手如云,现在为何练习者多,技击者少。这是因为我们的心没达到。要知道推手不是目的,技击和养生才是最高的目标。应从每一式,每一手找变化找劲。硼、履、挤、按、採、挒、肘、靠、进、退、顾、盼、定也。太极无虚式,式式可打人,式式变化无穷刚柔相济。只要你找一个功夫好的的老师做指导,按拳理要求认真练,自然会成为太极技击和养生高手。

太极拳初学教程_传统武术之太极拳

8、松紧转化技巧。

丹田内转—带动周身的核心劲:内外呼吸—相配合的内气鼓荡劲:阴阳相济—对称劲:顺逆缠丝—螺旋劲:欲左先右—折叠劲:左发右塌—平衡劲:节节贯穿—蛹动劲:首尾相合—三节劲:虚实互换—中定劲; 腰胯为轴—下塌外碾劲:松活弹抖——弹簧劲。

史上最全太极拳入门教学(珍藏)

太极拳是将中国的古典哲学原理运用于拳理的拳法,除了可以强身健体外还可以延年益寿,修养情操,防身搏击的功效。据不完全统计世界各地已有两亿多人的习练者。但太极拳套路五花八门,种类繁多,让许多太极拳爱好者不知所措。虽然普及甚广,但想要入门却依然很难,那么太极拳究竟要如何入门呢?今天小编就整理了一下有关太极入门的一些问题。

学习太极前的准备

学习太极拳想要入门,必须要良好端正的心态,不可急躁,不可冒进。端正自己的心态,心态决定一切,首先保持了心态才有可能将太极拳练到极致。同样,保持良好的心态是练习太极拳必备的基础,无论是用气还是用力再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中都会有极大的帮助。

其次,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拳法。一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拳法,体弱多病的一定不要选择过于激进的套路,尽量选择一些舒缓,轻灵的套路,否则,不但不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还有可能对身体造成二次伤害。身体较好的则可以选择一些锋利稳健的套路,加强自身的锻炼,修身悟性和防身同步训练。

再者,一定要遵规矩守准绳。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练习太极拳一定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按部就班。

最后,要定好自己的目标。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要有明确的指导方向,像学生一样要求自己,层层深入,理解,掌握。

呼吸练习

太极拳初学教程_传统武术之太极拳

学拳之初对呼吸是没有特别要求的,只要做到纯任自然。打拳时,绝不要在意呼吸,让呼吸自然即可。由于拳架缓慢,呼吸自然就慢了下来,比平常还要深、还要细、还长。待到练出气沉丹田、下盘稳固并使之稳定下来之后,就可以练习顺腹式呼吸了。开吸合呼、屈吸伸呼、起吸落呼、收吸放呼、蓄势时吸进击时呼。但是有些动作配合不上这些原则,则应任其自然,千万不要强行憋气,以致违反松柔的要求。

吸时小腹逐渐外突,呼时小腹逐渐内收,以鼓荡内脏蠕动,促进内分泌正常,久之,精神自然充沛,对身体大有俾益。

呼吸方法谈来简单,但练来不易。在练习过程中会碰到许多问题,遇到问题时,切忌不可执着蛮练。

(太极拳呼吸方法入门教程)

松沉劲练习

太极拳初学教程_传统武术之太极拳

学习松沉之道,只有松了,才能通;只有通了,才能顺畅地沉。要去僵化柔,然后在虚灵顶劲、沉肩坠肘、松腰落胯、尾闾中正的指导原则下,将重心落于涌泉,逐渐找到松沉的感觉。

练好松沉劲必须要循序渐进,从“悬臂功”起步,找到两臂松沉的感觉,然后“站桩功”扩展,体会全身松沉的感觉。最后在行拳中修炼,达到势势松沉。

松沉练习法

两脚开立同肩宽,立身中正,周身放松,找到无极桩松静的感觉,自然向前弯腰90度,两臂自然在体前下垂,意念两臂从肩关节脱开,然后腰胯左右摆动,带动两臂像钟摆一样自由摆动。两臂只靠重量下垂,丝毫不用力,要用意细细体认两掌发胀、两臂像灌了铅一样向下沉坠的感觉。

当有了明显的沉重感觉后,两臂松垂,保持沉重感,慢慢起身。感觉明显后,可进一步用太极拳起势中两臂起落的动作体会两臂松沉的感觉。

(太极的松沉劲教学)

腰功的练习

太极拳初学教程_传统武术之太极拳

有拳谚云:”练拳不练腰,到老艺不高”。《十三势歌》中,”刻刻留意在腰

间”、”命意源头在腰隙”等等,这些主要是说明腰的重要性,虽然有些夸大,但更证明了腰在太极拳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打拳时,要以腰为轴心,用轴心带动身体。腰轴先动,手脚才随之而动;腰轴不动,手脚不会自动。所以,意念时时刻刻留心在腰际。能用腰轴带动拳架后,再更进一步注意拳架之细微转折处,哪怕是一个手上细小的圆弧,都是腰走圆弧的外在表现。这时,上下内外,牵动往来,动静虚实,随屈就伸,无不相合,表现出完整一致的功夫。拳架中若有变化转折不顺畅之处,其病必在腰腿,非在手脚,要由腰腿改之,不要一味在手脚上探求。要明确在移动重心和做腰的变化时,是腰以下先动。即以腰为界,下面不动,上面就不动。下面托着上面走。腰胯转,肩相随。两肩对着两胯,齐进齐退齐转,可谓”上下相随”。切忌用力转腰扭动上身发劲,以免伤到脊椎。因为人的脊椎只有纵向的支撑力,没有横向的劲力。横向劲力来自”两胯”。

(陈思坦示范太极基本功-腰功)

太极拳的虚实

太极拳初学教程_传统武术之太极拳

杨澄甫在《太极拳练习谈》中说:“体重移于左者,则左实,而右脚谓之虚;移于右者,则右实,而左脚谓之虚。所谓虚者,非空,其势仍未断,而留有伸缩变化之余意存焉。所谓实者,确实而已,非用劲过分,用力过猛之谓。故腿曲至垂直为准,逾此谓之过劲,身躯前扑,即失中正姿势。”在太极拳中,虚实是很重要的观念,也是组成太极拳的重要元素。古书上常言:太极生两仪。两仪就阴阳,而阴阳应用在太极之中就是虚实。所以整个太极拳就是在虚实的交互中形成的。

要分清虚实,盘架子时,左右两脚由虚到实、或由实到虚,都不可骤变、顿变、突变,必须又慢又匀地交代得越清楚越好。要严守分寸、力求中定:无论前弓、后坐、左顾、右盼均要保持体态端正,重心不只不要超出两脚构成之底盘内,而且还要紧紧系于腰轴。虚脚应虚得能随意起落,实脚则要自然弯曲保持弹性,重心落在涌泉穴上。

在整个太极拳中,“实”所代表的是一种稳定的情况,我们把重心放入实之中,而虚就能自由变化,所以实是太极拳之根,而虚则是枝叶。在不断的虚实变换中,重心就不断在二者之间流动,这时会产生流动的动能。我们在练拳时,并不需要使用意念去支配身体,而是要去感觉身体的虚实流动,流动快与慢都可以,而更重要的是要有内在的知觉。

练习虚实要注意架正骨骼,将自己全身重量完全落入涌泉,这时肌肉及筋才能放松的挂在骨上,如果骨架不正,则肌肉及筋一定要拉住格体,避免倾倒,这时就难免要用力了。要除去外在想控制身体运作的意念,要真正的让身体去感觉,让重量在两脚涌泉中自然变换流动。当重量落在实脚,另一脚为虚脚,当要由实流到虚时,要让重量自然去流动,将心完全静下,去体会如何不用力而能流动重量。

(由于微信视频条数限制,太极拳的虚实教学与步法练习教学视频请转到第三条内容进行观看)

步法练习

俗话说,传拳不传步,传步打师父。可见步法在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中的重要性。常言道“百练不如一走”,灵活多变的步法既可使对方凶猛的攻势化为无有,又可出奇制胜,转危为安。另外,在前进、后退、左闪右躲的移动中,始终保持重心的稳定平衡,这就需要有正确、科学的步法动作,这样才能达到“步到手到,出招见效”。

起落轻灵,这是步法的核心功夫。掌握好轻起轻落、点起点落、缓起缓落的步法原则。既要把握“猫步”中轻灵、柔和、敏捷、无声无息、“软着陆”的特点,又要领会“迈步如临渊”时,思想高度集中,谨慎小心,轻缓、窥探,随时可以收回、迈出的精神。同时,还应匀速、连贯、绵绵不断。否则,既会影响步法的任意互换,又会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

拳论讲,太极拳“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又说“五行运行皆在步,一身要基定于足”;拳谚也说“步不稳则拳乱”,这些都充分说明,走步是太极拳入门的基础和先导。

初学者可以找一些步法训练的视频和教程进行学习,其中一圆太极步、两仪阳步,三才交替步,四象循环步,五行梅花步,六方错合步,七星斗移步,八卦走圈步,十全组合步这九种步法最适宜初学者练习。

最后,建议太极爱好者在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中切忌心急气躁,急于求成。一定要按部就班稳扎稳打,从最基础的地方开始学习,不断稳固逐渐将太极拳习之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