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禅的方法和秘诀_打坐的基础功法详解

打坐的基础功法详解,学会了,你也可以体会打坐的乐趣
上次回答了一个有关打坐的问题,没想到反响很是强烈,有很多朋友私信我咨询有关打坐的各种问题,所以,今天我们就先探讨一下打坐的几个最基本的功法,希望和朋友们共勉!
一:盘腿
喜欢打坐的朋友可能觉得这个话题太过于简单了,也确实,有些朋友已经双盘打坐很多年了,对于这个话题确实不感兴趣,那这个话题就针对一些初学者或者对盘腿姿势还不是很入门的朋友们作为参考!
很多关于打坐的文章对于盘腿的方法,差不多都是单盘腿和双盘腿两种,可其实,在实际打坐的参与者当中,包括一些大师名师,一直是三种盘腿姿势,这三种盘腿方法就是散盘、单盘和双盘!

散盘腿,也叫下盘腿,这种盘腿方法在所有打坐人群中占比百分之三十以上!可能有人会问,单盘和双盘不是标准的盘腿打坐姿势么?错,散盘也是打坐的一种姿势!并且,这个姿势受众人群很大!一个接受过专业体能训练的人开始打坐,从单盘开始学习,可能不是很困难,但是如果一个普通人开始学习打坐,按照正确的训练方法,能够单盘金刚坐(左腿在上)和如意坐(右腿在上)需要三个月时间,能够达到双盘则需要六个月时间!所以,很多人在练成单盘腿前都是采用的散盘腿,甚至,有一部分人觉得散盘腿更加适合自己,后面的打坐修炼也一直是散盘!还有一部分人因为某种原因,比方说腿部有疾患,年纪太大无法完成单双盘腿等等,也都选择了散盘腿打坐!所以,总的来说,使用散盘腿的人数应该不少!

单盘腿和双盘腿的练成也是需要从散盘开始,这个过程是散盘-开胯-晃盘-单盘-双盘。开胯和晃盘可同时练习。所谓的开胯,顾名思义就是针对胯部的训练,初学的时候平坐把两只脚脚心相对,然后按压双膝,让两腿侧部紧挨地面,然后逐步练习向会阴处靠拢,这个步骤要循序渐进,中间会有疼痛感,习惯后可逐步开始单盘腿,此时开胯进入中级,腿部脚踝等处肌腱也具有一定拉伸向力,刚开始的单盘腿会出现下面腿紧贴地面,上面腿一边翘起,这就是开胯还没成功的原因,继续适量按压翘起的膝部,并辅以左右摇晃,即晃盘。逐步适应单盘腿时双腿膝部都能紧贴地面,此时单盘腿姿势完成!

散盘腿相对于单盘腿和双盘腿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第一,对于腿部脚踝的肌腱拉伸散盘的拉伸力不足。第二,后期打坐熟练以后,入定入静的时候稳定性不如单盘腿和双盘腿。有很多散盘的因为修炼的逐步深入,入定入静时间比较长,会中途突然因为身体侧翻打乱定静状态,这些都是散盘姿势在修炼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当然也有很多人通过针对性训练克服了底盘不稳,达到了使用散盘腿也和双盘腿一样的修炼成果!
二:吐纳调息
吐纳和调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也是打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两个阶段!
吐纳,看词说意就是吐浊纳清,有人说不就是呼吸么?还真不是呼吸!人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但是吐纳,是需要练习和掌握技巧的!首先,吐纳对环境有要求。比较嘈杂的地方不行,环境不好的地方不行,空气质量不好的地方不行!第二,吐纳需要掌握方法要领经过练习才行!第三,更高层次的打坐对于进行吐纳的时间也是有要求的!第四,更深层次的打坐进行吐纳还会要求方位等等因素!
好了,咱就说些基础的,毕竟基础的才是最重要的,打好基础才能更进一层楼。
盘坐后,首先要放松身体,注意呼吸,不管是比较兴奋还是比较消沉或者是刚运动完呼吸粗重,只要盘腿坐下,必须深呼吸,让自己平复下来!等到心平气和,呼吸平缓以后开始吐纳!

吐纳的关键是鼻子吸气嘴呼气,舌顶上腭牙根处。此处有两个要点:一,吐纳开始阶段吸气要深吸。感觉吸入的空气直入丹田。二,一定要让吸入丹田的空气多留存一点时间,切记不要急吸急呼,待到感觉丹田充盈时慢慢由嘴呼出!必须是慢慢的!如此反复到感觉神清气爽时可逐渐缩短呼吸频率,直到完全自主吐纳不需要刻意控制的程度。吸气始于鼻尖,呼气消散于唇。就是说进入标准的吐纳状态,吸气和呼气的幅度微小到不易察觉,身体内部的浊气不断减少,身体的各个机能也在吐纳中不断的更新!此时开始口舌生津,也是固本培元的开始,津,是略带甘甜的口水,吐纳产生的津液咽入以后堪比琼浆玉液,古人说炼津可以化精,可见津液的可贵!口抵上腭就是生津的关键!

吐纳开始,接下来就要调息!
调息,是整个打坐很关键的一个环节。第一,舌,继续抵住上腭,面带微笑。舌抵上颚在打坐的环节中可以贯穿始终。面带微笑是因为微笑是全身心最为放松的一种形态,所以在微笑下打坐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另外,微笑具有提肛缩肾的功能,全程微笑也是强肾的功法!第二,垂睑或者闭眼,眼观鼻,鼻观心。一般人打坐,要么眼睛微闭,要么眼睛闭上,根据各自的喜好或者环境自由决定,怎么舒服怎么来。打坐本是一件让自己轻松的事情,不需要过多的追求形式化的束缚!开始去打坐,会思绪混乱,七情六欲都会在你轻松的时候来到,特别是你闭上眼晴,准备让自己入定或者入静的时候更加明显,那么此时,眼观鼻,鼻观心就是最好消除杂念的方法。闭眼状态下,想象着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自己的鼻头,对,平时睁眼也只能看到鼻头。二目垂下,眼看鼻尖,神定则心定,那些纷乱的思绪世俗的杂念都能安定下来。观鼻不再观外形,而是由鼻端入心,即为鼻观心。也起为了下颌微收,使气管调直,呼吸顺畅自然!第三,进入息相。所谓息相,就是呼吸顺畅自如,如游丝一般悄然无声,似有似无,绵绵软软,十分微弱,心神与气息绵绵细长,犹如涓涓细流,温暖随意,惬意无比,这就是息相!

息相来之不易,不是谁都可以达到息相这个地步,所以,息相是要守的,也就是守息。当然,这是后话,守息这个话题以后再说!
打坐最基本的功法到这里已经全部讲完了。没讲到的,一来是因为那些功法已经不是基础功法,二来是因为入定入静后呈现的众生相各不相同,佛有佛学,道有道家,国学有论,神学有讲究!借助于打坐产生的众生相都有自己的信仰加持,没有统一的定论!做为普通人,我想说的是,打坐真的只是千百万种功法最基础的存在,打坐能给予你我的,就是修心养性,强身健体!打坐不能打破三维四维五维,也不能让你遨游太空,但是通过打坐,加上一些特定的手法或者功法辅助,真的可以让你大开眼界,体会到有些花钱都买不来的实惠,比如健康,比如美容,比如心境,比如素养……!!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声明删除!
最靠谱的打坐方法,看了你就赚了

欲望牵引着我们,感受苦乐,犹如昼夜轮转,不知尽头。
禅修指引着我们,寻找生命的真谛,犹如指南针,于迷雾中指明方向。
成熟,是向内而求,求索生命的真正意义。越向内,方向越明确,活着越有底气。
禅修,便是向内求索,寻找自己的本来面目。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打坐,收摄散乱的心于一处,使大脑静定,心境祥和清净,气脉畅通。
于学佛修行之人,参禅打坐是最基本的修炼方式,最基本的动作便是闭目盘膝而坐,调整气息出入,断除妄想,平静内心,觉察平时不能发现和思考的事物。

打坐前的准备
若心可以自然安定,安住于纯净的觉醒中,便无需任何形式,求得心之安定。
但很多人却无法在当下便进入那种境界,反倒心随境转,迷失混乱,因此我们需要一种善巧方便,唤醒沉睡的心。
“禅定不是苦求,而是自然融入。”当你持续练习某一种方法之后,禅定就慢慢生起。禅定不是“做”出来的,而是当我们练习到完美无缺时自发产生的。

不过,为了让禅定发生,还是要创造宁静而祥和的环境。在我们的心能够得自在之前,首先要把心的环境安静下来。
平常,心就像蜡烛的火焰般,受到思想和情绪的强风所动,摇曳闪烁,经常改变。
只有当我们把蜡烛四周的空气安定下来之后,火焰才能烧得稳定;同理,只有当我们把思想和情绪的纷乱状态安定下来之后,我们才能瞥见心性和安住于心性。
另一方面,一旦我们在禅坐之中获得稳定,任何喧闹和骚扰将大为减少它的影响力。
这世界上的事事物物都是因缘合成,无有实体,犹如过眼云烟,虚而不实,求不得,拿不走。即连各位自己的身体也是假有,身外的东西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认事物为真,抓牢不放,实为愚痴之事。要成道,第一要看破一切。死心塌地地打坐,才能入定开悟。假如在座上想这样、想那样,妄念纷飞地乱想,那就完了。所以,一定要一切放下。

基本动作要领
结跏趺坐,所有的坐的姿势里面,只有结跏就是盘腿,双盘,最安稳、最不疲倦,你要坐如山,像山那么稳固、坚定与雄伟。不管狂风如何吹袭,不管乌云如何翻滚,山还是泰然自若。
像山一般地坐下来,让你的心升起、飞跃、翱翔。每尊佛打坐,化佛,也是这样结跏趺坐。化佛就是权佛,打坐就是真实功德,这个权巧,权实同归,如如不动。
这个姿势要特别注意的是保持背部挺直,挺如箭,稳若山。如此,气才可以轻易流过身上的脉,心也才能找到它真正的休息处所。什么都不要勉强。
脊椎的下半部有一个自然的曲线,必须保持轻松,但不要歪曲。头必须舒服地平衡在颈上。两肩和上半身带出姿势的力量和美感,它们维持着姿态的平衡,但不要用力。
双腿交叉表示生与死、善与恶、方便与智慧、阳与阴、轮回与涅槃的统一;这是不二的心境。你也可以选择坐在椅子上,两腿放松,但背脊一定要维持挺直。
结跏趺坐在《慧琳音义》里边讲到有两种:吉祥坐和降魔坐。凡以右腿压在左腿,再以左腿压右腿,这样叫做降魔坐。相反,就叫做吉祥坐。

在禅坐传统中,两眼必须睁开,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开始学打坐时,如果你容易受外来的干扰,可以把眼睛闭一会儿,静静地往内看,将帮助你专心。
一旦你觉得心安静了,就要逐渐打开眼睛,你会发现你的视线变得比较安详宁静。
现在请往下看,沿着鼻端以四十五度看着前面。这里有一个要领:每当你心乱时,最好降低视线;每当你昏昏欲睡时,就要把视线拉高。
一旦心静下来,内观也开始清明了,你就可以随意把视线拉高,眼睛仰望你前面的虚空。
不要特别凝视哪一样东西;相反的,轻轻往内看自己,让你的视线扩张,变得越来越宽广,越来越扩散。你将发现视线变得比较广阔了,也变得比较安详、慈悲、平静和轻安。

睁开眼睛的理由
第一、比较不会昏沉。
第二、禅坐不是逃避世间的方法,也不是要脱离世间,遁入一种恍惚的意识状态;相反的,禅坐直接帮助我们真正了解自己,并且与生命和外在世界产生关系。
因此,禅坐时,你要把眼睛睁开,不要闭上。你不是把生命排拒在外,而是维持开放的心态,随意而安。你让你的一切感官(听、看、感觉)自然开放,不做掩饰,不追逐它们的知觉。
如何处理杂念
人们开始打坐时,常常说他们的思想很狂乱,变得比从前乱。其实这是一个好征象,绝不表示你的思想比从前乱,反而是因为你比从前安静,终于察觉了你的思想一向是多么杂乱,所以千万不要灰心或放弃。
不管有什么念头出现,你所要做的只是保持清醒,即使是在一片混乱中,也要把注意力放到呼吸上。
古代的禅坐教授法中记载:开始禅坐时,念头总是一个接一个出现,从未停止过,好象是峻峭的高山瀑布。
渐渐地,禅坐功夫进步了,思想就像溪流穿过深而狭的峡谷,然后像一条大河缓缓地蜿蜒流向大海,最后,心变得像平静安详的海洋,只是偶然有涟漪或波浪出现。
有时候,人们会认为禅坐时,绝不可以有任何思想和情绪;当思想和情绪出现时,他们变得懊恼不已,认为自己失败了。
事实绝非如此,藏族有句谚语:“只要肉不要骨,只要茶不要茶叶,这是过分的要求。”只要你还有心,必然会有思想和情绪。

就好象大海有波浪,或太阳有光线一样,心的光芒就是它的思想和情绪。大海有波浪,却不被波浪所干扰。
波浪是大海的本性。波浪将生起,但它们会往哪里去?回到大海。波浪来自何方?大海。同理,思想和情绪是心性的光芒和表现,它们从心中生起,但消溶到哪里去?
回到心。不论心中涌现的是什么,千万不要把它看成特别的问题。如果你不强烈反应,如果你能够安忍,它还是会再回归它的本性。
如果你有这种了解,那么心中生起的思想只会加强你的修行。

如果你不了解它们的本质是心性的光芒,那么你的思想就会变成混乱的种子。因此请以旷达和慈悲的态度来对待你的思想和情绪,因为你的思想是你的家人,是你的心的家人。
在它们的面前,诚如敦珠仁波切经常说的:“要像一个年老的智者,看着小孩子玩耍。”
我们常常怀疑,对于负面的心态或某些扰人的情绪应该怎么处理才好。在禅定的旷达境界中,你可以完全没有偏见地看待你的思想和情绪。
当你的态度改变时,心的整个气氛就会改变,甚至连思想和情绪的性质都会改变。当你变得越可亲时,它们也会变得越可爱;如果你不觉得它们有什么问题,它们也不会找你麻烦。

因此,无论生起怎样的思想和情绪,就让它们生起和消退,像大海的波浪一般。不管你发现你在想些什么,就让那个思想生起和消退,不要加以限制。
不要紧抓它,喂养它,或纵容它;不要执著,不要让它具体化。不要随着思想跑,也不要迎请它们;要像大海看着自己的波浪,或像天空俯视飘过的云彩一般。
很快的,你会发现,思想就像风,来了又去。秘诀是不要去“想”思想,而是要让它们流过心,不在心中留下任何痕迹。
在凡夫心中,我们看到思想之流连续不断;但事实却非如此。你自己将会发现,每两个思想之间都有间隙。
当过去的思想过去了,而未来的思想尚未生起时,你将发现当中有间隙,本觉或“心性”就在其中显露出来。因此,禅修就是要让思想缓慢下来,让间隙越来越明显。

如何应对不适
禅修初学者腿疼是很正常的,几乎每个人都会经历。打坐的过程,就是调整、调柔身心的过程。腿疼,反映出的问题是身体没有调柔顺。
克服腿疼需要循序渐进。初学者坐禅宜柔缓而密集不辍,每次坐禅不要一下就达到半个小时,但最少要有十分钟。
第一周每次坚持十分钟,等树立了信心,找到了感觉,到了第二周的时候,再加五分钟,坐十五分钟。按此节奏逐步增加坐禅强度,日积月累,必会有所成就。
此外,提升盘腿功夫还需要在平时多加练习。这样的机会有很多,比如在家学习、看书、打电脑、看电视的时候,我们都可以练习盘腿。

常常有人参加禅修,总是希望获得异常的结果,比如:看到某种景象、发光或神通。当这些神异现象没有发生时,他们就觉得失望。
但禅修的真正奇迹是比这些现象还要平常而有用的,那是一种细微的转化,这种转化不只发生在你的心灵和情绪之中,还实际发生在你的身体上。
一切都可以用来成就禅修,一个微笑,地下道的一张脸,从水泥步道裂缝中开出的一朵小花,一块悬挂在商店橱窗的美丽布料,阳光映照窗台花盆的样子。
随时发现美或优雅的足迹。随时保持清醒,对“默然所发出的消息”献上每一个喜悦。
慢慢的,你将能够掌握你自己的喜悦,调酌你自己的欢乐,拥有各种方法,可以提升、鼓舞、照耀和启发你的每个呼吸和动作。
如何才是个伟大的修行人?一位活在当下,随时面对自己真我的人,一位发现并持续流露灵感泉源的人。
诚如当代英国作家路易士·汤姆逊所说的:“基督,最伟大的诗人,如此热切地生活在真理之中,他的每个姿势,当下就是清净的动作和圆满的符号,体现着超越的真理。”
我们在这里,就是要体现超越的真理。

图 | 网络 文 | 佛光山《佛教教规礼仪》
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