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舞蹈有什么好处_为什么要让孩子学舞蹈

为什么要让孩子学舞蹈?这些好处妈妈拒绝不了
从幼时的蹒跚学步到少年时的轻快步伐,从天真烂漫的懵懂儿童到如今可以独当一面的“小小舞蹈家”。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盛行,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培养孩子在舞蹈方面的兴趣爱好,毕竟看着自己的孩子从幼时的蹒跚学步到舞台上的闪闪发光,内心的欢喜是溢于言表的。

那么孩子学习舞蹈,有哪些好处呢?我们不妨来细数一下。
孩子学习舞蹈最直观也最显而易见的变化,就是身体素质方面的提高。通常学舞蹈的孩子正处于身体的快速生长发育期,经过一些舞蹈训练(如抬头、挺胸、收腹等),能让孩子们站得更直、腰更挺拔。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学习舞蹈的孩子要比其他同龄孩子在体态上更为优美。

学舞蹈的孩子在肢体的协调性、灵活性和柔韧度上,也有不俗的表现,因为舞蹈是需要全身各个部位去配合完成的,通过音乐和动作的和谐统一从而呈现完美的舞蹈表演。孩子在日常的舞蹈训练中又会经常练习压脚、劈叉、下腰等,这些动作除了帮助孩子提升身体的灵活性和柔韧度外,孩子身体的力量感、控制力、稳定性以及耐力等方面的身体素质也都得到了提升。
《礼记》云,“观其舞,知其德。”舞蹈对于孩子内在品行道德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

幼儿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第一次独立完成一支舞蹈,他知道什么是乐观、勇敢;当和别的孩子在训练过程中不小心有了肢体触碰,他知道什么是善良、宽容;当需要对舞蹈进行形体展示的时候,他知道什么是谦让,当进行双人舞、集体舞比赛时,只有配合默契才能表演好,他知道了什么叫团队感和集体荣誉感……
诸如此类的美好品格,都是在学习舞蹈一点一滴的过程中获得的。

孩子们在舞蹈学习的过程中,舞伴间的亲密合作和老师的亲切鼓励,所感受到的是美好、轻松、愉悦的氛围。舞蹈是最直接、最形象的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孩子通过舞蹈,感知美好的事物,感受到了对生活、对世界的热爱,从中陶冶了情感。
舞蹈本身就是美的艺术,它通过音乐、动作、表情、姿态表现舞者的内心世界,有着震撼人心的独特魅力,孩子们在舞蹈表演的过程中,就是接受艺术的熏陶,从中欣赏美、体验美,也提高了自身的审美能力。

孩子学习舞蹈有这么多好处,那在舞蹈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哪些呢?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孩子的身心发展也是一样。舞蹈学习有很多好处,但也要根据孩子的身体发展,选择合适的年龄阶段进行学习。通常学习舞蹈的年龄不宜低于3-4岁。

要密切注意孩子的身体发育,有些危险的动作不宜让孩子尝试。例如,6岁以内的孩子不宜选择那些有压腿、危险动作的舞蹈,以免对儿童造成不应有的伤害。
在舞蹈教学过程中,需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选择一些节奏明快、生动活泼的舞蹈类型,让孩子自己感受舞蹈的乐趣,这样才能让孩子愿意学习舞蹈,愿意投入舞蹈的意境中。
4.保持童真
少儿舞蹈不同于成人舞蹈,相较于成人,儿童的生理和心理或许不够成熟,但每个孩子们心目中都有属于它五彩斑斓的童话世界。我们在孩子的舞蹈学习中,不要凌驾于他们之上,就让他们保持童真,保有童心!
经常跳舞好不好,有哪些健康益处?该注意些什么?为爸妈收藏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人们的健康意识也在不断加强,就拿跳舞来说吧,最为直接的就是跳广场舞,既经济又实惠,无论是年轻人还真是中老年人,你到广场去看看,跳什么舞的都有,年轻的选择幅度比较大的,年长的选择比较舒缓的。当然了,还有一些具有艺术气息的室内舞蹈都是非常可以陶冶情操的一种身体活动的表现形式。

那经常跳舞好不好呢?
很多人把网上总结的一些“养生”段子扒了出来,“都说跳舞能使人多好多好,看看*华,大家认识不?天天教大家跳舞的舞蹈老师,不也早早死了吗?还说唱歌对身体好,姚*娜是唱歌的,不也早早……事实上说这些话的人,都是有些片面的,马华老师、姚贝娜的死因并非是跳舞。唱歌而造成的,很明显,大家只把这个表现形式当成了对身体危害的靶子,实属不妥!
舞蹈是一种柔韧性运动,无论是动作比较高贵的舞种,还是简单动感强的广场舞,都融合了许多方面,比如触觉、感觉、视觉、力量、柔韧性、平衡性、肢体协调以及面部表情、呼吸心跳等等,而这些和身体的影响都是息息相关的。
世界卫生组织曾将跳舞称为“世界上最好的运动”,有数据统计,每跳一段舞,可推动人体50%的血流动起来、可挤压人体50%的血管、至少可运动50%的肌肉,也就是说,跳舞是一项很好的促进血液循环、保护血管以及保持肌肉总量的运动。

跳舞对身体有哪些健康益处呢?
(1)调节心情,减缓疼痛
跳舞可以增进相互了解和沟通,并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从中可以减轻中老年的孤独感,不仅可以让心情开阔起来,还能从跳舞中找到自己的价值,由此,会意识到自己并没有被社会遗弃,心情好了,还能减轻衰老带来的周身疼痛。
(2)改善身体的平衡与协调能力
跳舞时,身体的颈、肩、肘、腕、髋、膝、踝各关节的屈伸和伸展活动,不仅增加了关节的活动度,消除肌肉疲劳,还增加了腰部、腿部、脚踝部来稳定全身的平衡与协调能力。

(3)增强大脑功能、预防痴呆
一项发表在《人类神经科学前沿》的研究指出,舞蹈增强了大脑中七个神经性味区域的神经同步性,即感觉、运动、认知、社交、、清肝、节奏和创造性,也就是说与不跳舞的人相比,跳舞的人认知能力以及人际协调能力都更强。
近期发表在《神经学》的研究也指出,像跳舞、瑜伽、步行、游泳、跑步等这样的体育活动,有助于增加脑血流供应,减缓大脑灰质体积萎缩,改善海马突触可塑性,降低痴呆的发生风险。
(4)保持体型,增强体质
除此以上之外,跳舞还有助于体重控制,保持体型,增加和改善肌肉力量,保持整体的身体强健。
虽说跳舞是一项非常好的柔韧性运动,有益身体 ,但跳舞如何能达到锻炼效果,跳舞时这几点还是需要注意,要不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跳舞时需注意:
. 准备工作 做好运动前的热身,穿舒适透气的鞋子、衣服;
. 时间的选择 清晨、下午、晚上都可以,但是要避开:①不良天气,比如雾霾、雨雪、大风天气等;②不良环境,比如光线太暗、空气不流通、地面太滑、没有秩序等;③不良时间,比如饥饿空腹、饱餐后、醉酒后等;④跳舞的时间最好控制在30-60分钟,不要过长。
. 跳舞的舞种选择 跳什么舞,幅度大动感强还是轻柔一些的,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的最大耐受程度来选择。比如最大心率,年轻人可在160-180次/分钟,中年人140-150次/分钟,老年人可以更低一些。(最大心率=220-年龄. 岁)
. 做到有频率 不一定每天都去跳,但至少每周3-5次,形成一种规律化,只有有规律的活动才能起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