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臂用力就疼痛怎么回事_一用力手肘就酸软

医林正骨丨一用力手肘就酸软?怎么办?这几招,缺一不可


《医林正骨》栏目由广东省名中医林定坤教授及其团队倾力打造。
/// 不打球,也会得“网球肘”?
最近,正休年假的陈小姐,由于待在家里“闲不住”,就去了亲戚家新开的五金店帮忙干些活,然而没干几天,她突然发现自己的右手手肘外侧时不时会出现隐痛的感觉,按压时疼痛明显。
原本以为只是劳累过度,歇一会就能好了,怎知情况愈演愈烈,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动作对她来说都成了难事。
早上洗脸拧毛巾时,一用力手就发酸发软;
提水壶倒茶时,手使不上劲;
炒菜时,也拿不稳铲子…..
于是,休年假就变成休病假,带着使不上劲的右手,她来到了林定坤主任的诊室。
林定坤主任一边听着她的描述,一边对她的右手进行查体,说到:“你这应该就是‘网球肘’的情况了。”
“‘网球肘’?我没打网球啊!”陈小姐疑惑道。
“‘网球肘’可不是只有打网球才会得,手肘使用过度都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像你这种平时手没怎么干过重活的,突然几天连着干,是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的。”林主任说道。
在门诊中,不少像陈小姐一样劳累后手使不上劲的,也有因为运动如打壁球打出手肘疼反复发作的…大家都非常好奇:这个不打网球,也可能会得的“网球肘”,究竟是什么病?如何才能有效改善?
今天,我们就来系统地跟大家聊一聊——“网球肘”。
为什么会得“网球肘”?
发病原理 手肘部反复动作的积累性损伤
“网球肘”,学名肱骨外上髁炎,由附着在肱骨外上髁的伸肌肌群反复收缩,伸肌总腱不断受到牵拉,导致前臂的肌肉筋膜慢性损伤,并导致肌筋膜的附着点出现筋膜甚至骨膜的无菌性炎症。

(腕关节背伸时,伸腕肌腱反复收缩)

(解剖图)
易发人群 手肘部疼痛,活动时明显加剧
哪些人容易得“网球肘”?
易发人群 反复用力做肘部活动的人群
1、网球、羽毛球、壁球运动员或爱好者:反手击球动作不正确或过量,易引起损伤;
2、长期操劳家务的中年家庭妇女:平日缺乏有效锻炼,且长期高强度、高频率做家务、提重物等,一旦超出负荷,引起损伤则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且反复发作;
3、产后妇女:产后气血虚弱,筋骨状态下降,此时得不到充分休息,并长期抱小孩,使得“网球肘”、腕部“妈妈手”高发;
4、餐馆厨师:长时间、高强度的切菜、斩肉、炒菜、颠锅等动作易引起损伤。
得了“网球肘”,应该如何配合治疗?
当我们发现自己出现了“网球肘”的相关症状时,该怎么办?
除了遵医嘱处理外,以下措施,也是配合治疗的关键,若能配合得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 休息为首要
“网球肘”是由于手肘部反复动作所导致的积累性损伤,所以要想缓解手肘酸软疼痛的症状,首先需要做的就是避免继续使用手部,给自己的手臂好好地放上一个“假期”,让损伤得以修复,才能够有效地控制病情,缓解痛症。
许多患者在医院给予处理后,回到家依然该干嘛干嘛,手部得不到休息,故而病情一直反复,甚至加重。殊不知,相对于“不休息”带来的收益,一旦“网球肘”转变为慢性的疼痛,局部结构也因长期反复损伤而出现改变后,就很难治疗了。
相比于未来疾病加重后“不得不”长期休息、治疗,在出现问题后下定决心尽快解决,休息2-3周,是更好的选择。
二 采用药物、按摩等保守疗法
配合药物(尤其是外用药物)进行治疗,是这一问题的常规治疗手段。包括口服消炎镇痛药物、外用膏药、按摩油等。
但需要一提的是,除了“被动”使用外用药物以外,还可以配合轻柔的理筋手法放松前臂肌肉。“网球肘”是前臂过度使用所导致的损伤,通过手法进行放松后,配合外用药物一起使用,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动图示范)
在此基础上,对于慢性劳损性损伤,还可以辅以局部热敷,改善局部气血,亦有良效。需注意的是,运动所导致的急性损伤不建议热敷。
>> 正确养护顺序 <<
三 康复锻炼,增强臂力

“推掌握拳法”示意图
(点击链接跳转教程)【上肢练功方法】推掌握拳法
> 锻炼时间:症状控制期
遵循骨伤科“动静结合”的治疗原则,在症状得到一定控制后,可以开始进行练功,具体采用“推掌握拳法”,坚持练习,可以达到强化肌肉,改善局部炎症,减少反复的效果。
> 锻炼强度:轻微酸胀
在练功中以不引起明显症状为度,即轻微酸胀感可接受,缓慢进行即可。
> 推荐人群:“网球肘”患者及瘦弱人群
除了“网球肘”患者,对平常较瘦弱的人群,如需要长期抱娃、做家务的母亲,即便未出现相关症状,也鼓励进行锻炼,能够起到一定增强体魄、预防疾病的作用。
>>> 往期回顾
医林正骨丨酷暑难耐,空调开得好,颈椎少烦恼
医林正骨丨握笔太低、本子斜放可能会引起脊柱侧弯!细节要注意
医林正骨丨门诊来了一个弯不了腰的患者,一看脊柱要融合了
医林正骨丨颈肩腰腿痛贴膏药,却没有效果?对照看看,哪出了问题



大手拉小手 竟拉出“牵拉肘”?
红网时刻新闻5月20日讯(通讯员 阳宏奇)“医生,快帮孩子看看,她一直哭着喊手痛,是不是骨折了?”近日,长沙的黄女士抱着4岁的女儿甜甜(化名)火急火燎地冲进长沙市第三医院骨科诊室,焦急地询问道。
只见甜甜泪眼花花,虚弱地趴在妈妈肩头,左手臂僵直向外翻着,一动也不动。
妈妈说,上午带着孩子在公园玩耍,甜甜在下楼梯时脚下一滑,眼看着就要摔倒,妈妈眼疾手快地上前一把拉住孩子的左手。虽然避免了摔跤,但甜甜直喊手痛,大哭不已。
接诊医生仔细检查,发现甜甜不能伸直左肘关节,被动伸肘时疼痛加重。
医生告诉妈妈,甜甜这是“牵拉肘”。
骨科二十一病室副主任刘峰介绍,牵拉肘即环状韧带半脱位,亦称桡骨头半脱位,是5岁及以下儿童常见的肘关节损伤,常发生于家长牵着孩子的手或腕部,前臂旋前位时,导致桡骨头外缘的环状韧带移位。
牵拉肘发生时,会产生剧烈的疼痛,孩子会大哭不止,但最初的疼痛很快会消失,受伤的上肢会维持在旋前位,前臂不能旋后,屈伸时疼痛,不能持物。
通过手法复位,甜甜瞬间感觉左肘关节疼痛消失,左肘关节活动时也不疼了,妈妈悬着的心这才放下来了。
刘峰介绍,在骨科门诊或急诊,经常会遇到牵拉肘的患儿,大多是家长正牵着孩子的手或腕部,孩子前臂被举起或摇摆时,或孩子在即将摔倒时、家长情急之下生拉硬拽,孩子下意识地用力挣扎,导致前臂旋前位、肘关节伸直,其腕关节和手受到纵向牵拉,从而发生牵拉肘的意外。
一旦在家长牵扯孩子手臂后,孩子出现疼痛的情况,要警惕牵拉肘的可能,此时家长不要反复活动孩子的肘关节,以免加重损伤,务必及时就医,通过骨科医生专业手法进行复位。
“家长朋友可以通过以下方法避免牵拉肘的发生。”刘峰提醒,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避免用力牵拉孩子手腕;抱起孩子时用手撑住腋下,而不牵拉手腕部或前臂;避免进行拉手转圈、荡秋千等对手臂有纵向牵拉的游戏,在冬季穿厚实衣服时,不要通过袖子去掏孩子的胳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