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_武术是好的体育

武术是好的体育,又不止是体育——武术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武风不振,遗毒至今。
可悲可叹当年毛教员初出茅庐,在《新青年》打的第一炮就是《体育之研究》,意图一改国人文弱之风,可而今,竟然“伪娘”当道!还需要国家发文提倡阳刚之气!
从武术的四法中,我们可以知道,武术的基础作用和意义是强身健体(练法、养法)、克敌制胜(打法)和娱乐休闲(演法)。

武术是身心双修,性命双修,长期坚持习练传统武术既能健体自卫,更可在心志、修养、气质等层面得以淬炼和升华,在面对竞争、压力及生老病死时,念头通达,和谐灵动,尤其对青少年的性格健全养成更具深远意义——此为传统武术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核心价值所在!
在某度百科的“武术”词条中,发现下面一段话——
在2015年3月19日,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陈国荣副主任,在对中国武术的历史和社会地位等问题、进行了全面阐述后,重新将武术与体育的关系复原定义:中国武术不仅涵盖了西方体育的多种运动形式,而且,还拥有独特的东方传统运动形式、深邃的思想和厚重的文化。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武术不是隶属于体育,而是体育的上位概念。
这种阐述我是比较认可的。但也或许让武术离开了体育。

想想霍元甲创办的“精武体育会”,以“国术”(武术在当年的称呼)救国,自然是将武术看作是最好的体育,而且不仅仅是体育——增强国人体质,更能振奋国人精神。
但凡是真正的习武之人,相信都会有同感。
武术是个系统的运动项目,仅从锻炼体质的角度看,可以均衡而全面地锻炼身体的各个部分,而且中正平和,是最好的体育方式,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市民健身,还是职业运动员的基础训练。

《少林足球》只是意淫,各种运动方式术业有专攻,不是学会了武术就能踢球厉害,而是可以全方位锻炼身体,为其他运动项目打好基础。而且效力长久,可以终身受益。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想”。
当然,这里说的是中国传统武术,而且是系统完备的。
传-武

无论如何,中国武术确实是没落了,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但无论再怎么“不合时宜”,能传承至今,还能引起这么多的争议,本身也说明了它的魅力。
我相信,相信随着中国的全面的崛起,中华民族的复兴,国人自信心的提升,中国武术、特别是传统武术,必将随之复兴,重新绽放其夺目的光彩!
而在这一天到来之前,我要守护住它,不要让它断了。
你愿一起来吗?

武术,强健一个民族的身体和精神


吴彬,中国武术九段,中国武术院专家委员会专家,国家级武术教练。四十余年潜心体育教学,他培养的学生除了有李连杰、吴京、甄子丹等众多武打明星大腕儿,拿到的金牌更是已经超过了一百枚,是中国武术界名副其实的“金牌教练”。76岁高龄时依然接受王家卫导演邀请,出任电影《一代宗师》的武术总顾问,为中国武术走向世界做出了卓越贡献。

中国武术九段,中国武术院专家委员会专家,国家级武术教练 吴彬
一、套路训练不等于对抗训练
一般人大都是通过武侠小说、电影、电视剧了解中国武术,在吴彬眼中,武术属于传统文化的一种,是中华民族保留下来的传统体育项目。
很多人认为中国武术是花架子,最近传统武术和搏击类项目的一些对抗,更让一些人开始诟病传统武术的技击性,针对这些比较片面的理解,吴彬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他说,传统拳种丰富多彩,传统四类拳术包括一类:形意、八卦、太极;二类:通臂、劈挂、翻子;三类:象形、地躺;四类:查、花、华、炮等。每一个拳种都有它自己本身的特点。
套路训练不等于对抗训练,无论哪个拳种,套路和对抗训练都不是一回事。
吴彬说:“传统拳中的很多打法都是伤人的,比如抓眼睛、抠脖子、踢裆,这些动作和招式在竞技比赛当中都是不允许的。如果你专门是为了对抗,而且针对某一个对抗项目去准备,那可以考虑对抗,也必须有一定的规则。是按照你某个传统拳的规则呢?还是按照人家的规则呢?所以我认为传统拳种和这个打、那个打,不同的项目一起在擂台上竞技,是不科学的。”
二、武术不止于技击
比如北京队的优势项目对练,空手对枪之类的,实战中扎枪的要害部位就是头部、腹部、喉部、眼部,这些动作很危险,但是因为中国武术有套路形式的存在,所以比赛中的对练项目在保存实用概念、训练技术的同时,通过运动员之间的配合,实际是不危险的。如果实战用,肯定就不这么用了。

武术空手对枪套路演示
中国武术的套路形式在全世界是独特的,其他国家也都有自己的武术,但是因为没有像中国把套路形式传承得这么丰富,所以到现在都看不到了。
而我们中国武术,有猴拳、醉拳、鹰爪拳…不同的拳种套路体现了武术的丰富和独特。
全世界的体育中,唯独中国的太极拳是以慢为主的,讲究慢上出功夫,以柔克刚。即使是发力动作比较多的陈式太极拳,也依然以柔为主。

太极推手的功夫体现了太极拳完整的技术,粘连黏随,不顶不丢。你推我,我化开,我推你,你化我,在慢中找破绽,以静制动,后发制人。
其实,技击结果远不能涵盖武术全部。中国武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着的文物,它不止于技击,更承载着丰富的哲学和科学智慧。
三、武道在上,礼艺同行
很多人问吴彬,是不是把孩子送到你们那学了武术,学成后就会经常打架?吴彬总是告诉他们,很多调皮的小孩到我们这学了武术回去反而好了,不调皮了,因为教练告诉他们学武术要崇德尚武。
有了好的品德才能学武,如果你品德不够,学不了武。所以现在不管体校、武馆,都很重视孩子的品德教育。

吴彬说,李连杰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一直考试双百,不只他一个人,当时的一批人都是这样,品学兼优。

吴彬爱徒李连杰
武术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讲究技术的同时,更注重礼艺。
抱拳礼是武术界最基本的礼仪。双手一拳一掌,左掌右拳。右拳五指并拢,大拇指抠,代表武力;用左掌盖住它,表示友好,会武不用武。

中国武术礼仪抱拳礼
中国武术之所以流传至今不断发展,因为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才能长盛不衰。吴彬说,他非常开心地看到,当前,人们在推广武术的同时,也在推广礼节,这其实就是在推广中国的文化。
礼艺文化最重要的思想便是以武会友,通过武术交流提升武术技艺,更好地传播武术文化。
四、见自己,见天地
吴彬认为,练武,开始是强筋骨,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这是武术的第一个境界。通过训练、比赛,见自己,看到自己,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能力,才能为集体、国家增光。

吴彬介绍,武术自从有人类以来就已经产生了,从人和兽的搏斗,人之间的搏斗,逐渐发展,形成了一种武术的技艺,这是武术的初始阶段。
经过各个朝代,唐代的少林寺,宋朝的杨家将、水浒传……各种不同武术的技艺发展流传。
到民国初期孙中山提出了尚武精神,霍元甲创建了精武会,都是为了抵挡侵略者,让老百姓强身健体。有了枪炮以后,武术的功能在战争上的效力大大减弱,但是技术依然存在。
新中国成立以后,武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当时的国家体委运动司武术处是专门负责武术继承、研究、发展的处室。
在体育院校设立武术专业课,对武术的发展是一个很大的推动,目的是让运动员更好地学习武术,互相进行竞技。
上世纪80年代,亚洲武术联合会成立了,1990年又成立了国际武术联合会,对开展武术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武术在传播的过程当中,越来越多地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参与其中。

现在,武术不仅是一项体育项目,同时是一种中国文化的代表。所以,通过武术习练,不仅见到自己,看到自己的能力,也要见天地,见到武术内涵。
五、武术的最高境界
习练武术,其实是从见自己到见天下的过程,而武术的最高境界是尚武精神。
吴彬说,人们习练武术的主要目的,第一是强身健体,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坚定的意志来强民强国。
第二是通过武术的锻炼,了解武术内涵,感悟传统文化,提升心智和胆略,拥有忠义精神和家国情怀,为国为民,不忘初心。

很多人把武术理解为武侠,把武侠理解为武侠小说,这是很大的偏差。武术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中国文化说到底,是实现和平的一种哲学,而不是推崇武力和暴力。
中国是全世界最热爱和平的国家,武术的“武”字就已经体现出来了:止戈为武。武术是停止战争和制止暴力的一种能力。
让孩子学武术,让老百姓强身健体,让我们有好的身体建设保卫自己的国家,人民强大,国家强大,是为了拥有“止戈为武”的能力,而这也是学武最根本的目的。

吴彬认为,把武术的精神放在教育里非常重要,它可以强壮一个民族的身体,强健一个民族的精神。
武术,是中国人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民族性格、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把一种搏斗的技术演绎成千姿百态、揣摩不尽的技艺。
它是一种以技击为本源,旨在追求人生境界的文化形态,中国武术是以身体动作诠释中国文化的生动载体,对武术的认识和理解,还是应当立足中华文化,看到它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国家软实力和造福全人类的深远意义。
本文授权转载自《中华武术》杂志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王涛
责任编辑:十三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