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兴趣空间首页
  2. 兴趣频道

全浸式自由泳的移臂动作,做一点改进

全浸自由泳可能是最适合成年人学习自由泳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全浸理念可以帮助泳者“自我教练”,提升身体对水感的专注,进而不断地提升游泳技术。

宽轨移臂是全浸自由泳的一个练习动作要领,其设计初衷是为了降低游泳学习门槛,帮助掌握身体侧转,当泳者体会到身体侧转与重力转移的感觉后,不应再教条地采用宽轨移臂的手臂恢复方式。

全浸式自由泳的移臂动作,做一点改进

1、移臂动作不是独立的

手臂划水后必须重新恢复到准备划水的姿态,移臂动作其实是手臂的恢复动作。恢复动作的原则有两点:一是尽量快地进入准备划水的姿态,二是恢复动作本身不能影响身体游进。

划水手臂与移臂手臂是连动的,不能把两条手臂当作各自独立,那样只会使划水动作无法连续起来。手臂恢复动作是从后往前,手臂划水动作是从前往后,恢复时手臂彻底放松,划水时手臂抱水、推水,要维持大臂小臂的“抱水”感觉。

在做移臂练习时,更应关注的是水中起支撑作用的手臂,而不是移臂的手臂。有的泳者可能会说,移臂时水下的手臂不一定是伸直不动的,也有可能在做向后推水动作,这怎么可以算是支撑呢?其实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全浸式自由泳的移臂动作,做一点改进

2、移臂时身体并不侧转

当手臂向后推水时,身体与推水动作同步侧转,推水完成时,身体侧转到最大幅度,紧接着进入移臂阶段。由于身体已经是最大侧转幅度,所以移臂时肘关节根本不用刻意抬起,是自然地指向天空的。

移臂阶段中,手臂放松卸劲,从后往前时,身体并不会主动侧转,而是待手臂完成移臂后,准备入水时才开始再一次侧转。侧转是与入水前伸动作同步的,当手臂入水前伸并且完成抱水的同时,身体侧转至平趴姿态。

为什么移臂时身体不侧转呢?答案是为了重力转移。因为移臂时整条手臂是在水面之上的,换言之,手臂放松下来只有重力,而没有浮力。此时,水下一侧在支撑着,水上的手臂从后至前在做着明显地重力转移。

当手臂的重力与水下的支撑力结合在一起时,推水动作的效果才能体现出来,并随着前者结合时机的拿捏,推水效果会相应地得到提升。可以说,没有支撑就没有前进,没有重力转移,支撑就失去了意义。

这就象玩滑板车,如果身体重力不转移到滑板车上,即便脚掌再用力蹬地,滑板车是无法前行的。

全浸式自由泳的移臂动作,做一点改进

3、为什么需要放弃宽轨移臂动作

宽轨移臂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对于肩膀柔韧性不足的泳者来说宽轨移臂更舒适自然,就像手里提了一只篮子;宽轨移臂时手掌离身体较远,手臂移臂时重力都作用到手掌上,宽轨移臂时手掌离身体远一些,更容易产生身体侧转。

初学时,可以认为手臂移臂完成时,手臂的重力往下“吊落”带动了身体侧转。这是一个有“被动”的身体侧转。当可以熟练地运用重力转移时,一味地等着“重力作用”拉动身体侧转是不合适的,特别是需要提升速度时,身体侧转应当和推水时一样“主动”。

此外,宽轨移臂很容易产生宽轨入水,导致入水点过近,过宽,不利于游进时动作的自然连贯。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身体侧转动作变得“主动”以后,动力链的重要性就占据主要地位,身体中心线的稳定变得更为重要,而宽轨移臂很容易引起身体沿着“两条轨”游进,而不是以身体中心线这一条轨游进。

不过,对于初学者来说,移臂最主要地考虑是肩膀的舒适自然,宽轨可能仍是比较合适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