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一下自由泳的锚定概念

锚定概念的确容易造成混淆,泳友的评论中仍有不少理解歧义,决定再解析一下锚定概念。众所周知,手臂划水为自由泳游进提供了9成以上的推进力,因此,锚定概念实在是非常重要,有没有锚定的意识直接确定了划水的效果。首先锚定是一个概念,是一种意识,而不是某个具体的动作,其次锚定是自由泳游进理论中的概念,不是全浸自由泳所特有的概念,最后,锚定不是抱水,也不是推水,而是连接抱水与推水的一个关键的环节。如果仍有迷惑,请继续看下去。

1、锚定不是抱水,但对抱水效果有重要作用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了锚定解决了自由泳划水中两个根本问题:一是锚定让抱水变得实在,二是锚定增加了划水的距离。回顾一下划船时的划桨动作,桨叶放入水中,桨叶正面对水,然后向后划,如果桨叶没有正面对水,在向后划水时容易产生打滑,即桨叶从水中切过去,几乎起不到划水的作用。锚定就是要求抱水要实在,这个怎么理解呢?水是流体不是固体,从抱水开始就一直在流失,减少流失的唯一办法就是尽快地向后推水,但太快推水也不行。怎么理解呢?这个过程和倾斜角度拿着乒乓球拍奔跑类似,一旦停下来,球必然会掉落,但若跑的太快,球也会容易掉落。一定有一个合适的速度,既能保证球不掉落,又能快速奔跑。

2、锚定不是推水,但决定了推水的效果自由泳划水动作除了抱水就是推水,那么推水效果的增加除了抱水确实以外还有什么方法吗?不少人认为余下就是使劲加速推水了,这是很粗放的要求。完成一个动作时,仅仅确定力量大小的要求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力量的方向和时机。回顾一下骑自由车时脚蹬飞轮的情景,飞轮通过飞轮臂与踏板连接,脚踩踏板,通过飞轮臂带动飞轮转动。显然,脚踩踏板是有技巧的,当飞轮臂与地面呈45度夹角时,开始发力蹬踏板,直到飞轮臂与地面呈0度夹角,这个阶段脚蹬踏板时发力效果最好,效率最高,当踏板转到飞轮臂下方时,用力蹬踏板对于飞轮转动几乎没有作用,腿脚应彻底放松,准备好下一次蹬踏板的力量。同理,推水动作也有一个时机和角度的选择问题,在推水的整个阶段,有一个点是最利于发力的,即俗话说的“能使上劲”。这个点于每一位泳者而言并不一样,取决了个人的肩膀柔韧性和手臂力量等因素。

3、为什么说锚定不是动作,是意识锚定是连接抱水与推水的点,这个点比“能使上劲”的点稍提前一些。为什么说锚定不是动作?因为不少泳者将锚定当成一个动作后,会产生一个影响推水效果的错误。即先抱水,然后锚定,接着推水,让抱水与推水动作出现了停顿,凭空增加了一个毫无效用的定锚动作。正由于此,不要将锚定作为一个具体的动作去理解,当作一个意识更有利于提高推水效果。当然,如果非要将锚定理解为一个动作也无可厚非,可以将EVF技术的动作理解为锚定过程,不管什么理论,不管对同一理论怎么去理解,只要这种理解能够真正地提高游泳速度,或者提高游泳效率,就都是好的理解,起码是更适合自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