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兴趣空间首页
  2. 兴趣频道

自由泳的锚定概念,如何通过锚定来提高游进速度?

自由泳的锚定概念的虽然难以理解,但经过两篇文章的解析,基本上对于理论的理解有一定帮助,那么理念如何转化为实践呢?理解了锚定的概念,在划水时有了锚定的意识,那么如何通过锚定来提高游进速度?如何让游进更省力呢?这就需要站在游进的整个过程中看待锚定,即如何让其他动作更好地配合锚定呢?

1、从全浸自由泳的经典动作说起本文的第一张图片所示为全浸自由泳的标志性的经典动作,相当于“太极功夫”里面的“起手式”。这个标志性的动作很多泳者都看作是前交叉的姿态,这样理解是可以的,但如果理解得更深一些,用全浸的理论观点来看,是一条手臂为矛,一条手臂为锚,它们通过肩关节来连接。有的泳者可能会说,这明明是一条手臂移臂完成准备入水,一条手臂准备抱水,是的,这是从水面上看到的姿态,如果将同样的姿态放入水中观察,则一条手臂是前伸状态,一条手臂为锚定状态。水上与水下的姿态几乎是一对镜像。

2、水下动作水上看,水上动作水下练从水上与水下的对比看,有利于提高全浸自由泳的学习效果。例如:水上的高肘移臂动作与水下推水动作;水下的矛刺动作与水上的入水动作;水下锚定与水上高肘姿态;等等,这些动作都几乎是对称的。水上移臂过宽,水下推水离身体过远;水下划水过深,水上身体侧转幅度过大;水上不体会高肘落下的感觉,水下不找抱到水的感觉;水下推水方向不正,水上移臂成甩臂;水上移臂时肘关节不领先,水下推水变拖肘;等等,水上水下的问题是相关的。所以,水上的动作可以放在水下练,以移臂为例,水上是从后往前移,可以在水下让手臂从后往前移,仍是高肘移臂,体会水的阻力;反过来,这种水的阻力可以让泳者充分感觉到肘关节领先的作用,并促进对水下推水时肘关节的作用的理解。同理,很多时候,水下动作不正确,水上动作必然会别扭,身体姿态会不稳定,对于经验丰富的教练而言,可以从水上动作推测到水下动作存在的问题。

3、站在全局看锚定,发力时机就是配合时机有泳友留言询问为什么手臂一划水身体就下沉?为什么一打腿身体侧转就散了?划水与打腿到底哪个在先哪个在后?为什么身体会扭来扭去?在回答这些问题时,很重要的一点是:手掌放松,手腕不要打弯。离开了这一点,锚定效果会大打折扣。推水动作依靠的是肩背与手臂力量,手掌越紧张,手臂上的力量就越弱。当然,手掌放松不是说让手掌就松软下来,保持摊平就可以,不要用力。接下来,再站在整体游进的角度看锚定的意义。自由泳游进主要动力是划水,其次是打腿。身体的其他部分的力量再强大,也必须通过手臂才能发挥出来,所以,一切力量都要服务于手臂。人类的腿部肌肉远比手臂要发达,因此,不必考虑力量往腿部输送,一心将力量凝聚到手臂上是最重要的。当在水下进入全浸的标志性的经典动作时,即一条手臂已经伸直成矛,准备向前刺,另一条手臂处于锚定姿态,准备推水。我称这个姿态为“左矛右锚”,或者说“右矛左锚”。此时,身体核心首先发力,开始侧转,与此同时,一条手臂矛刺,一条手臂推水,一条腿鞭腿打水,形成推水与侧转同步,打腿加速侧转的效果,间接地促进了加速速水。这正是手腿配合的关键。如果是手臂发力推水在先,身体则容易下沉或是横向偏移;如果是打腿在先,则身体容易散掉;如果推水与打腿在先,则身体可能扭来扭去;如果核心发力在先,那么身体刚直在先,四肢发力在后,一切都会自然,舒展,省力,高效。